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棋迷俱乐部     
素材:阿峰 整理:星恒棋盘胡同 朱老师戒烟了,咄咄怪事! 认识朱老师的人都知道,朱老师此生仅有两大嗜好,一、下棋;二、吸烟。别看朱老师瘦瘦小小的身材,烟瘾极大。至于下棋,棋友们都说他颇有秀哉名人的风度。朱老师曾说,世界什么爱好都戒得,惟有棋和烟戒不得。因为对于朱老师来说。棋是他的生命,而他的烟和他的棋又是密不可分的。 朱老师原来的烟瘾并不太大。在一次比赛中,朱老师休息不好、靠吸烟提神。不知是不是精神作用,吸了烟后的朱老师一路狂胜,拿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冠军。从那以后,朱老师的烟量激增,下棋时更是一…  相似文献   

2.
棋儒,某棋迷绰号,姓氏不详,年六十,留背头,戴眼镜,炯炯目光掩映镜片,更显一副学者风范。据说盛年时棋儒曾任某大学文科讲师,“老九”翻身的80年代初,曾在学府讲坛“侃侃而谈”,发表过“第二次文艺复兴将产生于东方中国”的高论。退休后,却很少与人下棋,据他自己说,与高手对弈须在静室,言外之意在街头地摊下棋乃是杀臭棋作乐,聊以消遣时光、逢场作戏而已。 棋儒自制一木料棋盘,用雕刀于河界刻一联曰:抚琴空城独角色,游刃洞府繁五音。上联以“智多星”孔明自比,路人皆知,只是观棋者大多不明下联何意?棋儒微笑莞尔,津…  相似文献   

3.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4.
棋迷俱乐部     
棋逢吴穹 喜欢下围棋的人在棋盘上往往不大谦虚。棋赢了,自然是自己棋艺高明的缘故;棋输了,则是由于不小心下错了棋。若是棋力相近者,那就更加互不服气了。比如说,我对吴穹就是这种心态。当然,想必他对我也是如此。 和吴穹下棋,局后我是不大愿意复盘的。主要在于我总是“棋艺高明”的时候少,而“下错棋”的时候多,复盘起来未免有些无趣;二则由于他太会“讲”棋了,一复盘,边摆棋边论道,其神态举止活象那位常在央视纹枰论道节目中讲棋的华以刚先生,一副诲人不倦的样子。除偶尔作自我检讨之外,嘴里说的尽是人家的不是:这一手…  相似文献   

5.
加谬说过:“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有什么人能让我真正地说出‘我了解这个!”’这就是加谬最有名的“荒谬论”。世界在他看来是荒谬的,因为你根本就解释不清楚这个世界,未知未竟的领域太多了。 孔丘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方为君子也。”这种进取心可以被视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论”,尽管知道皓首穷经也不可能洞察某种东西,希望渺茫,但仍然秉持一种热情和态度去做。 下棋、看棋、观棋、写棋已经15年,对围棋的“荒谬论”和“热爱论”有一点心得。 荒谬论 “在将棋九段芹泽博文去世前几个月,我们曾就‘关于围棋和将棋,我们到底知…  相似文献   

6.
秦腔和棋韵     
秦腔,亦称兰州鼓子、乱弹,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故又有“梆子腔”之称。它是流行于我闲兰州等西北地区的中国古老剧种之一。唱腔以高亢激越、情感饱满、跌宕多变为特色;棋韵,即风度儒雅的弈者,谋定而动的神态,恰到好处的棋步,完美无瑕的对局之合璧。上述两荇,风马牛不相及耳。然而。在下平生曾见过于棋抨边众人Ⅲ着大吼秦腔,喧闹场合中,弈者却正襟危坐,不动声色,和着秦腔声落子下棋,且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棋迷俱乐部     
讲述棋迷自己的故事模仿棋  我学围棋的时候,正值中日围棋擂台赛如火如荼之际,同学中有很多好弈者。我们对弈工具十分简单,两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张勾勒出纵横19道的稿纸。棋也下得幼稚,通常在一个角燃起战火,慢慢地往其它地方蔓延。课余下。自习下、竟有胆大的上课下,直到被任课老师揪出闹到班主任那里。我们班主任不动声色,先把那个同学批评了几句,然后给我们上了一堂思想课,从废时,废业两个方面论述了奔棋的危害,把我们讲得目瞪口呆,最后他说:“下棋是很简单的东西,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下棋就是不学也会。如果不相…  相似文献   

8.
轻松地带     
只剩九条潘老师对学生说:“下棋要记以下十条原则,快速出子、抢占要道、炮莫轻发、临杀勿急……如果忘了其中的一条,那会怎么样呢?”小强反应灵敏,道:“老师,如果忘了一条,就只剩九条了。”明天戒棋丈夫嗜棋,妻子不悦,无奈之下,逼丈夫写一份保证书。数日过去,一切正常,妻子大怒。丈夫笑曰:“没有保证,当然下棋了。”妻子不解,拿出细看:从明天起,保证戒棋。花店小马见生意冷淡,就看起了棋谱,恰好被老板撞见,一把夺过书,正欲发火,猛然瞥见封面上写着《梅花谱》,马上转怒为喜,道:“有出息,以后再看看《群芳谱》就更好了。”梅花谱当然下棋了。…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下棋的人,最不喜欢看棋的人在一旁多嘴多舌,随意支招。双方对养,各自胸有成竹,纸上谈兵,运筹帷幄,指挥麾下,驰骋于一方棋评,最忌旁观者多语。缘由每着棋,必要考虑周全,棋者自有各自的招数、棋路,而观棋者支招时,你一言我~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棋者在众人联噪之F,必先乱了方寸.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故观棋会,大多缄口不语,虽旁观者清,也自心中有数,静观其变罢了但也有少数多言者,实在把握不住四己,观棋时随意评说,陶叨不已,实为观棋之一忌也。巾件相到约里与“现约”,其理大致相同世钓者.或垂绝I…  相似文献   

10.
题目图一:你不认为压是定式吗? 大家下一盘棋要用时多少?我曾经有一手棋就想了一个小时。长考了一个多小时后,结果却下出了任何人都可马上想到的平庸之着,对阵双方四目相对,哑言失笑。 还有一次,我远赴名古屋下棋。一盘棋从早晨十点开始一直下到深夜一点半。不但肚子饿得嗷嗷叫,还没有住的地方。真是狼狈不堪呀。 实际上,越是长考就越兜圈子,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并未在长考后下出过好棋。因此我最近下棋时常常注意要尽快做出决断。 题目图一是让子棋及二连垦布局中经常出现的“双挂定式”。黑1压,白2扳,黑3长,是“压长定式”。…  相似文献   

11.
孙桦 《篮球》2000,(16)
女篮国手们的训练是艰苦的, 也很枯燥,但是她们的业余生活却又是丰富多彩的……迷恋围棋的王玲在国家队,王玲迷恋围棋是出了名的,虽然比赛、训练非常繁忙,但王玲却总是忙里偷闲,只要一 有空就会与教练陈德春 比试一番。王玲的围棋水平虽然 不高,但她却下得很认真。王玲 说:“我不是单纯地为下棋而下 棋,我下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打球。也许人们会认为棋和球之 间没有关系,其实只要稍作研究,就 能领会到棋和球有许多相同之处。当 我的棋艺长了的时候,我的球技也长 了,下棋用脑子,打球更要动脑子。”陈丽莎English…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小学任教,该校有位体育教师退休后在传达室留用,他年龄已近古稀,但身体却特棒,酷爱下象棋。不过他下棋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和比他水平高的棋手下,而且最讲究那种“落棋无悔”的规则,只可惜那是对别人而不对自己,因而倒退四五步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圈内人士便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做“常能赢”。遗憾的是,由于他的这种“一国两制”的作法,所以愿意陪他下棋的人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3.
象棋公式     
12岁那年,我学会了下象棋,从此竟一发而不可收拾,结婚后,仍然乐此不疲。可妻子对我却极不理解,一见我下棋就火冒三丈:“每天就知道下棋,家里的活儿一点儿也不干,都快成棋痴了。”我只顾下棋,对妻子的话置之不理,只是有时反驳几句:“等我拿了BGN冠军,电脑、轿车、洋楼……一切就都有了。”“你在咱们市比赛都名落孙山,还梦想拿BGN冠军。”妻子反唇相讥道。  相似文献   

14.
拜师     
没想到我也能当象棋教师,收了一个比我整整大40岁的徒弟———老陈。老陈不是本地人,一年前孤身一人来到本镇,开了一家礼品店。在礼品店的后院,摆放着几张棋桌棋凳,供人们下棋之用。奇怪的是,老陈从不下棋,只是在一旁观战。棋友小李问他:“老陈,会下棋吗?”老陈微笑着回答:“只会一点点。”“会一点点可不行,小龚,你的棋下得不错,又喜欢看棋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你当老陈的师父吧。”小李说道。“这个建议很好。”别人也随声附和。在众棋友的“起哄”下,我和老陈成了师徒。于是在我上夜班,白天有时间时,老陈都会骑着摩托车登门请教。我教得…  相似文献   

15.
上回提要:河州高棋喇银匠横扫兰州棋坛,彭述圣也难挡其锋。刘番偕彭述圣游白塔登高,身临其境,感悟人生,几多修炼,彭述圣终成大器。 第十五回 一代才子 当推皋兰和生 两颗棋心 化作鞋脚深情 1921年秋,一位年方弱冠的书生每当太阳快落山时,必来隍庙看棋,而且是只看不说,颇有君子之风,日子一长,这位书生引起了彭述圣的注意。彭述圣想,这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是否也像我当年一样?如是这样,我可不能学“八大王”。 有一天,彭述圣等年轻书生看棋时主动问道:“小伙子,我看你天天看棋,为何不下棋?” 此时的彭述圣,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6.
下彩棋     
一天,我跟一位雅号“硬硬”的棋友在棋摊开始了拉锯战。“硬硬”的名字叫杨君,他下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嘴硬,一个是棋硬。嘴硬是指他一旦输棋后,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17.
扳嘴     
住我们这片楼群的有几位特别好下棋,从开春能一直下到立冬。有棋力超群者,也有平庸泛泛之辈。可大家都是邻居,就为从棋中找个乐趣。王大爷的棋在这里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是那种遇见弱的狠杀恶宰,碰上强的退避三舍的人。这一日,王大爷遇上个“面”生的主,连下三盘,把人家杀得片甲不留。对手起身道:“行呀,大爷,还真厉害。”王大爷很是得意,不过嘴上却装熊:“我不行,我这棋是小区里最臭的。”后面的话王大爷没说,但言外之意每个人都听得出来:我这个小区最臭的棋都能赢你,你的棋……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小青年,听了这话便…  相似文献   

18.
“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如果我有一份好的工作,我会放弃下棋的。因为我家里的条件不好,而我总花父母的钱而自己不去赚钱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找个一般的工作我又不甘心,我有下棋的特长,在棋方面再努力一些,争取进专业队。”  相似文献   

19.
网络小人     
吴铭 《围棋天地》2000,(12):55-55
过去棋界有一句老话:“下棋的没有坏人!”笔者忝入棋迷之列,对这句话自然深表赞同。但细想起来,这句话似过于绝对了,下棋的真没有坏人吗?实际上我们随口便可举出几个会下棋的坏人。而且这里“坏人”的标准也不够明确,什么样的人才算坏人呢?比如在网络下棋耍赖的人,算不算“坏人”?  相似文献   

20.
谢锐 《新体育》2009,(3):39-39
棋界中拥有一颗童心的棋手不少,日本有武宫正树九段、王铭琬九段,韩国有曹薰铉九段,中国则有俞斌九段,当年人送他“儿童团长”之称,带着常吴、罗洗河等一拨小屁孩下棋、摆棋,乐在其中。2007年底他担任围棋女队教练后,依然不改“儿童团长”本色,寓教于乐,教棋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