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笔流畅优美,风格清新典雅,构思精巧细腻,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意蕴深厚,是现代文学的经典美文.对这样的美文,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析方式,必然会淡化美文的色彩,瓦解美文的生命,不能彰显美文之美.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应该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那么,如何通过教学传递这份美?让学生感悟、收获这份美?我觉得美文需要教师"美教",也需要学生"美学".  相似文献   

2.
正正考·教学案例·二○一四年十二月15[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品味文章清丽自然、淡雅幽美的语言。2、赏析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言:朱自清散文——"白话美文的典范"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章之美,除冰心外,文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幽雅,感情深沉隽永,历来被视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荷塘  相似文献   

3.
正朱自清的散文词语朴素自然,力求"真",他在《论逼真与如画》中说"真就是自然"。他雕琢描绘事物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词语,而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千情万态。但也不是纯单的质朴,而是于朴素之中寓以灵机、灵秀、灵动、灵巧,同时往往感受灵动,思考充盈,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画如诗的境界里。从《荷塘月色》的角度,作者除了运用修辞、联想和想像等表达技巧之外,除了叠词、动词的妙用的特色之外,还有不少词语的妙用,起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的,更感人的却是"美中之真":一是作者的感情之真;一是作者的造境之真。造境之真合乎自然亦合乎理想,"真"的本质是自由,此等自由之境界就是美的境界。"美"是"真"的显现。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多少年来,人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解读它的主题时,往往实行"拿来主义",即将现成的答案搬出了事. 对其主题的归纳,常见的说法有:①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南方革命的关切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②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③本文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李智 《学语文》2005,(3):0-51
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不易进入文章情境,故对散文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散文教学已渐渐成了一个“瓶颈”。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案一教学方法《荷塘月色》这种语言精美、音韵和谐的美文,应该美读,力求能读得声情并茂。读的水平能反映出对文章感情的理解程度,能反映出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把握情况,所以朗读背诵应贯穿始终,让学生读文入境。所以以读带析,以读带品,读中理解作者感情,读中品味语言特点就成为本文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说明一、课前准备。1.准备录音机、乐曲磁带《二泉映月》。2.准备电视散文《荷塘月色》光盘。二、布置预习。1.掌握文下注释中的重点字词。2.通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采莲赋》中引用的片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课堂操作步骤。1.由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学告诉我们,文题是一篇文章的总挈,须准确、概括、凝炼。因此,教学一篇课文应把文题放在“乃一篇之警策”的高度,扣题、审题、析题毫不马虎,庶几理出行文思路,讲清课文。然而,有些我们熟知的名篇,因为其熟反为习惯性理解所驱使,忽略对题目的深究。 我教《荷塘月色》很多次了,每次都把文题“荷塘月色”的分析轻轻放了过去,以为题目的结构关系不讲自明,无需费舌。有一次,分析课文已近尾声,忽有一学生提出了疑问,问题目“荷塘月色”是什么结构关系。当时  相似文献   

10.
学情分析策略我所执教的班级是高一实验班,学生的基础很好,他们的语文素养、鉴赏能力、阅读视野都不错。虽然高中的学习生活刚刚开始,他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强的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经典名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表面上看,《荷塘月色》并不难懂,但真正读懂却也不易,需要用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著名学者孙绍振说: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代表作《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它至今仍为许多读者所喜爱,作者以精湛的艺术创造了浓郁的意境,它以短小的篇幅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它创造了自然而委婉、细腻而凝炼、清丽而飘逸的独特风格,给人以醉人的美感享受。它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散文之美源于作者对于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和自然流露.《荷塘月色》是中学教材中的散文经典名篇,对其赏析的文字洋洋洒洒,何止千万.如果再对其赏析,很难不拾人牙慧.尽管如此,鄙人斗胆对其思想感情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与诸位方家探讨,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中的"田田",教材将其释作"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虽有《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作铺垫,但多少还是令人有些费解。在此,追本溯源,从探寻字的本义入手,对"田""陈"可以互通做了一些梳理,认为如果将"田田"先释作"陈陈",自然对教材的释义认识就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美文",文章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清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荷塘"与"月色"的和谐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月光下的荷塘里,荷叶作为底色,是碧绿的;而月下的荷花也只有在"碧荷"的陪衬下,才会像"一粒粒的  相似文献   

17.
一、贯穿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漫步",另一条是"难以排解的忧愁".先看第一条线索.作者先写披衣出门,继而写小路踱步,再写伫立观赏,后写小路徘徊,直至推门进屋.这条线索明晰可见,使全文显得条分缕析,结构严谨完整.再看另一条线索.作者先写"心里颇不宁静".接着写寻求摆脱胸中积忧的办法,然后写"到了另一个世界"、再写"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精神得以暂时超脱,最后写"我什么也没有"、忧愁重新都积到心头.这条线索也很清楚,向读者展示了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杨燕 《文教资料》2012,(34):101-102
《荷塘月色》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但其教学应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资料的阅读整理过程中,笔者对《荷塘月色》有了一些粗略的教学设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人文专题"慢慢走、欣赏啊"对其教学启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散文能体现最真实的作者)、从《论朱自清散文》出发对《荷塘月色》写作手法的多元探讨。以此来向各位教师请教。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问世以来.人们都公认它是一篇精妙的写景抒情散文,但其主题至今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应从文本出发,并辅之以背景材料等因素综合考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本文的主题应概括为:人生的忧愁似淡犹浓。亲近自然偷来片刻宁静的喜悦似浓还淡。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应该依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去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体悟作家为我们描绘的优美景致和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细腻而优雅的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