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5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为汶川遭遇大地震默哀.今年此时,我们或许每个人都在思想深处回首汶川震灾,为"5·12"送上自己的周年祭.而笔者,想在这里略述汶川震灾与赈灾作为一个宏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以下简称"图书馆家园"计划)是中国图书馆人自发开展的一项民间抗震救灾慈善项目,旨在长期援助汶川大地震受灾的图书馆人,以重建民众的精神家园——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新闻人冲在地震灾区的最前沿,因为他们的笔和镜头,也是挽救生命的战斗工具。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线,我们看到了许多活跃的新闻人的身影,他们是另一支抗震救灾的"先遣队"。当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汶川地震一年来"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发起、开展援助行动等概况的基础上,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探讨该计划对传承和发扬图书馆精神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大地震中,教师范美忠丢下学生最先跑出教室,并在博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写到自己当时的行为只是出于逃生本能,完全与教师责任或个人道德无关;还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此文一出立即掀起千层浪,网友们认为范美忠此般言行令师德蒙羞,"范跑跑事件"也由此升级.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成为一种生活场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国界的报道 不夸张地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是跨越国界和超越意识形态的,比如,我们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到"大爱无疆"、"天佑中华"这样的用语,听上去有点像宗教语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有"历史档案馆"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对"5·12汶川地震"系列报道为样本,采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考察"信息公开"的环境下外媒如何获取"5·12汶川地震"信息并影响其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  相似文献   

9.
VCTV直播节目"快""全"给人以心理抚慰 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各类媒体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传媒人用自己的立场、精神、专业在尽职尽责.特别突出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可以说把当下电视媒体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  相似文献   

10.
<正>5月9日,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移交进馆仪式在四川省档案馆举行。省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王建中,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山出席移交进馆仪式并讲话。此次移交进馆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档案资料主要是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抗震救灾、灾后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报道,对大众传媒而言,不仅是指报道科学知识,还意味着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报道一切新闻."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关于"地震能否预测"的话题,让新闻人看到了自身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报道意识的缺乏.  相似文献   

12.
《东南传播》2013,(7):3
5月12日下午三点,987私家车广播亲了系列活动--"987聪聪小课堂"正式开课了。在福建省地震局的倾力支持下,我们以"地震来了,我不怕"为主题,组织了30个家庭共同学习地震逃生小知识。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人地震五周年的纪念日,4月20日,四川庐山又刚刚发生了一场7.0级的地震,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相似文献   

13.
6月15日,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社的支持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在京启动了"与希望同行——为了汶川地震灾区孩子们明天更美好"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以帮助汶川地震灾区筹建爱心图书馆为目  相似文献   

14.
震中汶川,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强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堵塞了所有通向这里的道路。尽管温家宝总理下令5月14日凌晨打开通道,但截至14日中午12:00,道路仍在开掘中。《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已放弃车辆,随部队步行进入汶川。 那些家在汶川的人,也在不惜一切代价赶回。在都江堰,很多人大声呼喊着出租车:“我们愿意出500块钱一个人!”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其他企图——这里已经谣传有人会借去汶川之机抢车,他们掏出自己的身份证,“我的老婆和孩子都在那里!”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中国人 灾难给人带来痛苦,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想不到的东西. 最近四川汶川大地震,人民死伤,房屋倒坍,儿童呼号,河水倒流,一场历史少见的灾难降临在中国大地上.人民解放军紧急出动,打一场对自然灾害的战争,全国人民的捐助活动如潮水般涌起,表现了中国人固有的"相濡以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地震报道看传统媒体的创新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网友的震后"网络168小时" 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14:35,地震发生仅7分钟后,第一个灾区网友描述地震情况的帖子发到了"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上. 14:46,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去年母亲节刚过,汶川大地震撕开一道深深的伤口,教以万计的母亲,失去了她们的孩子;数以万计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母亲.又一个母亲节悄然而至.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为帮助灾区母亲圆梦,<楚天都市报>推出"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重回震区,寻访那些在灾难后仍乐观生活下来的坚强女性.本文以该报"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周年祭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力图颠覆和修正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展现新时代女性特质,还士性一个真实的形象与风貌.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的讯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支援.对此.各路媒体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9.
雯文 《中国记者》2012,(8):88-89
杰的变化"最近特别不爱说话,就想一个人坐着发呆。"电话里,杰的声音微弱,像一只飞倦的鸟渴望归巢。杰是省城一家媒体的年轻记者,吃苦敬业,能打硬仗,每有艰难险重的报道任务,都冲在前面。汶川地震、矿区矿难、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可以说是在危机状况下的社会总动员,各个电视台、报纸、电台、网站都倾尽所有力量聚焦汶川,而在所有的媒体中,网络传媒的表现尤其突出,新华网则是各大网络媒体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