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理性自觉倾向,他们所谈的理性首先是一种启蒙理性,这最鲜明地表现在五四知识分子对进步"的信仰与追求上;其次,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谈的理性,又是一种带有浓厚道德意识的价值理性,他们一方面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一方面又高扬情感主义的旗帜,理性与情感获得统一;再次,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既谈理性,也谈直觉,既强调独立的思考和推理,又强调当下的体验和顿悟,他们都相信道德觉悟的力量,正是在道德意识的自觉层面,理性与直觉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现代报刊的"文人论政"传统,一方面延续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家国观念和"经世致用"传统;另一方面,又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为武器,追求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二者之间,看似可以协调一致,实际上存在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悖论。  相似文献   

3.
"非宗教大同盟"运动是激进主义知识分子发动的,他们继承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理性与科学口号,结合即将兴起的国民革命,又赋予其反帝和维护主权等民族主义意义,并以群众运动为形式。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则突出个人信仰的地位,具有反群众运动的倾向;文化保守主义者对宗教的合理性予以认可,对儒家文化的价值与地位予以维护。"非宗教大同盟"运动深刻反映了五四以后知识分子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复杂性决定了置身其间的文人抉择的难难,俞明震是晚清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通过对其《觚庵诗存》的剖析,来寻找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困境,同时揭示近代知识分子的迷茫心态和抉择过程,事实上,中国近代历史的大走向,既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而这种理想境界,又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近代,乃至现代当中国历史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坚守与放弃之间--论《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真实而又残酷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当下生存境遇,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的艰难与阵痛,细腻刻画了市场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所经受的痛苦和挣扎。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知识分子是坚守还是放弃自己的人格、操守和信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知识分子是站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立场上来批判、反思教育现实的一群知识人。在传承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教育知识分子肩负着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的使命。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可以大致分为外在式的批判、批判主义的批判和批判理性的批判三种类型。不同的批判类型将导致不同的文化效果。为了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对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理性认同,教育知识分子应避免外在式的批判和批判主义的批判,从而在批判理性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深度的文化认同,最终实现对于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关于知识分子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还不充分。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和重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内涵的提出,更是突显出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价值。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理性思考知识分子问题,需要关注“主体”,溯本清“论”,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理论;需要反思“关系”,实现党和知识分子“双美”共进;需要重视“文化”,发挥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中的作用;需要思考“过程”,加强知识分子自身建设,转换知识分子的角色,明确知识分子的自身责任。这些问题的疏理和研究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报人职业的刘革雨富有责任和理性,但他心中还有一个文人的自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现实与理想、工作与写作、文人与报人的矛盾始终存在,从而他的作品中,浪漫与现实交织,感性和理性碰撞,最终是现实和理性略占上风。  相似文献   

9.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叫文人其实是不容易界定的,我们说知识分子是文人吗?或者学者是不是文人,好像有一点划等号,可是你又会觉得学者有时候太严肃,知识分子你会觉得只是读了很多书,文人的意义好像更大。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重视生活里面怎样喝茶,不追求权利与财富,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竹林拨阮图》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1.
文人和政治家这两种身份认同的激烈交锋贯穿了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从《多余的话》中可以看出,瞿秋白明显趋向于文人身份,而对政治家身份持拒斥的态度。这与他对革命的理想化认识及其绅士意识有关。瞿秋白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性格所导致的文人从政的悲剧,毋宁说是诞生在一个革命语境当中的知识分子的由于时代而造成的悲剧,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在我国现代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知识分子命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文人气质与政治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以“道”抗“势”,以行践“道”的骨气、固守完美人格的胆气、批判现实的勇气以及“社稷至上”、“民生为本”、积极“修身”等品质对后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在现实的语境下,以“楚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屈原的文人气质和政治品质的探讨,不仅有利于管窥处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古代知识分子的文人气质与政治品质之一斑,而且对当今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晋是理性主义思潮高扬的时期。魏晋文人的理性意识与他们借游仙抒情写怀、阐道明理以求发泄内心苦闷达到心理平衡的方式发生矛盾冲突。这样魏晋文人游仙诗创作的目的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无奈的明知不可而又不得不为的新的悲剧之境,昭示出自悔、自恨、自欺、自我麻醉、自虐等更加苦闷的悲剧情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理想类型”法从历史的维度构筑大学理念发展的三个阶段——信仰理念、理性理念、一流理念,继而揭示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变迁:在信念理念时代,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传播知识的“教授者”;在理性理念时代,大学教师从“立法者”向“专家”角色的转向体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策略;一流大学理念下知识的“效用性”使得大学教师演变成知识的“兜售者”。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树立多元大学理念,重新考量知识的价值,为大学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生长与精神培育空间,重建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的伦理职责和使命担当,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永恒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朱墨的官场小说,对文人型官员在知识分子传统“士”之精神与官场权力地位的角逐中,如何建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各异,却有着相似的官场人生际遇。从身份上来看,他们都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官场人物的转变,嵌入了权力机构;从精神特质上来看,在官场“场域”中,他们仍葆有知识分子的种种特质。在二者的胶着紧张状态中,知识分子以“智”为依托的人格理想已訇然失性。然而,从知识分子身份到官员身份的蝶变之后,却又伴随着隐忧。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季节”小说系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叙事模式,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多种叙事手段,在“文体的狂欢”中采取了广泛的“对话”策略,在对历史的充满人文理性和历史理性的追问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与文化地位进行了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一部表现封建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对三大类知识分子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其所在时代知识分子的治学和治生追求,显示出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对知识分子命运和追求的冷峻思索,回答了治学和治生的关系问题,并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一条崭新的人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千真万确。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个顽童、骑士,一个崇尚理性、自由和富于奇思异想的人。一个人,一个文人,一个文化人。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这个风雅的称号非常适合王小波。有的  相似文献   

19.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群生活在焦虑状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丧失了传统文人的道德和信念,成为世俗化的产物。王朔在描写这些知识分子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调侃,而这种充满贬义的人物塑造的背后,又有着作者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王实味的悲剧在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知识分子理论为切入点,以王实味的作品为基点,在现代知识分子三种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中,解析王实味作为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在承担社会批判功能时,因介入政治而产生的政治文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