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我国公布的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它对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明确,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增加了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的规定,重新规定了对减值损失的转会处理。这些变动必将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利润、税收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准则的顺利实施,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培育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大为八项,并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新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本文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就资产减值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贯彻会计谨慎原则,避免资产价值和企业利润虚增,使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比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之一。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减值准备与折旧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二者在核算资产价值降低及计提原因上有共同之处,而在所针对的对象、处理的及时性及处理的时点上有所不同。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减值准备作了具体规定,但受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影响,存在较大伸缩性,所以要加强会计理论的科学研究,提高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试谈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规定,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改进和完善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减值准备总体上是一个尚待成熟的课题。以前准则或制度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因明线和数量界限较多,企业在规定的范围以外渗入了许多主观因素,这种准则导向给某些企业调节会计数据留下空间,文中案例也佐证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现实。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有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取消了数量界限,这样能有效防止利用资产减值提供虚假信息吗?笔者认为,已开始实施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很难遏制虚假信息。这种做法只不过是两弊相比取其轻罢了。论文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提供虚假信息的方法是建立目标导向型会计准则,并辅之以加强审计与监控。笔者期待本篇论文对理解、强化新会计准则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是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公司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寻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在力量,推动了资产减值理论研究及其会计实务核算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作用,需要拥有训练有素的会计师,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作者对减值准备规定出台的背景以及减值准备的具体内容作了系统介绍,并就新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公司治理机构的发展,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日益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因素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在因素推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运用。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贯彻和执行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制度将原制度中的计提的四项减值准备扩充至八项,并对资产的定义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说明管理层对资产质量与会计质量的重视,但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具体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都不够详尽,使得八项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部分企业将其作为粉饰会计报表的手段。本文主要讨论资产减值的计提意义及理论依据、确认与计量方法、执行存在的问题等基本问题,以期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的关注大大增加,资产减值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上市公司资产进行减值的盈余处理也会很大程度地对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状况和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对资产的减值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认识以及定义角度出发,研究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如何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减值损失确认后能否转回、"资产"含义的界定、会计计量属性、减值测试规定几方面对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范进行了比较,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新资产减值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13.
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准则有了新突破,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更为全面、详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较原企业会计制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由于规定了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大大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行为,增加了企业财务透明度.但鉴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何规范地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就新会计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展开探讨。事实上,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问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类特殊交易行为,一直是企业会计处理的一个难点。新准则有效地提高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符合全面收益和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会计核算时,应根据谨慎性原则,进行计算与核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由于当前各种企业重组行为中的非货币资产的交换越来越多,而这种交换不涉及或较少涉及货币性资产,如果用以前的核算准则和方法可能会带来资产计量和损益确认方面的困难.因此,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要求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于2000年1月1日按本准则的要求对有关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本文拟就该准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解决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少。而且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正是由于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于初学者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本文拟对此作以下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造成学校体育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体育资产管理提出了建议和作法。  相似文献   

19.
在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原因,并从企业、国家和银行三个方面,提出消除不良信贷资产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多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