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经济报道存在一个现象--对经济决策的结果报道得多,但是对决策过程报道得少,几乎是一个空白.干什么,报道得多,为什么要干,报道得少.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填补这个空白,增加对决策来龙去脉的报道,反映决策的背景、意义、影响,既具体、生动地记录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谋划思路、立意站位,反映各级各部门创造性的实践,又增强广大读者贯彻落实重大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正是一项项决策及其落实,构成了河北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决策的解读就是对河北现代化进程的忠实记录,具有宝贵的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大多数经济报道是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来报道:党委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GDP增加了多少,财政收入增幅多少等,这在地市级党报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内容和数字重要吗?非常重要,但和百姓的关系有多大?老百姓关心吗?考虑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经济报道难,就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士嫌太浅,业外人士嫌太专".如何把可读性相对较弱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鲜活,真正让广大读者都爱看呢?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经济报道,首先应该是融思想.社会、生活、文化、甚至民俗民风为一体的报道.写得太直、太白就容易使人产生太硬太死的感觉.而一篇经济报道又往往因为写得直白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赋予经济报道一些形象、一些色彩、一些情感,便会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强.术语难懂,让人如坠雾中;数字枯燥,记者写着劳神费力,读者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苦涩的水".与其大家都痛苦,还不如记者换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把报道写漂亮,写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记者进行巧妙的构思,新闻是要讲究构思的,经济报道更是这样,构思不同,采访方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的文章质地也有所区别.构思独特,报道也必然"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勃兴和高新技术的崛起,经济报道已成为众多新闻媒体的主角,对广播电视台来说也是如此。把经济报道做得既有深度、有分量又耐听、耐看,一直是广播电视界同仁积极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的问题是尽管作了很多努力,一些台的经济报道仍不够尽如人意。比如就事论事、一厂一店的报道比较多;枯燥乏味、见物不见人的报道比较多;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报道比较多等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党报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文本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具有较强可读性的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文本和一般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文本相比,辞格使用的频率要高,辞格使用的种类要多,辞格的使用方式也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时政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经济报道往往较抽象,很容易造成数字多、术语多、行话多、枯燥、乏味的情况.笔者认为,从拓宽经济报道的视角人手,不失为改善经济报道可读(听、视)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立即会想到“观点+例子+数字”。正是在这种旧观念的影响下,“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乏味新闻的代名词。但是从记者多年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经验来看,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妙趣横生、引入人胜。现在在国内发行的多份经济类专业媒体中,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报道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经济新闻的三十年嬗变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为经济新闻重振时期.此时,经济新闻报道领域拓宽,报道角度着眼政治,主要以"讨论"式报道为主,报道方式趋向深度报道.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成熟,证券类新闻彰显活力,即狭义财经新闻报道日渐盛行,这是第二阶段(1992-2001).从2001年至今的新财经新闻报道时期,为经济新闻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经济新闻以全新的理念将视角转向全球,报道形式多以故事化手法为主,并在报道中突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专业广播经济频率,宁波电台经济娱乐频率近年来根据"立足经济,关注民生"这一定位,拓宽报道视野,挖掘报道亮点,改进报道方式,在创新经济报道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努力使经济报道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赵红 《中国记者》2012,(2):33-34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效果已经直观地在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经济报道的变化.从这一年的新闻实践看,客观情境的变化对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报道主体、立足点,还是结构行文,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是表征我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重大战略研判.这一社会经济发展新特征为经济报道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经济报道也面临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即要从以往单纯关注经济增长转移到关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步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综合配套的新阶段;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改革,已成了一个非闯不可、也绕不过去的关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国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经济报道应如何继续与改革、发展同行,谱写新的篇章?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报道必须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在新的形势下,前瞻性已成为经济报道不得不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然而,在经济新闻繁荣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动态性、工作性、一事一报的报道比较多,分析洼、解释性、关联性、建设性的报道少,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前瞻陛研究,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使得地方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经济报道枯燥乏味、可读性差,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深,写得透,写得老百姓愿意看?笔者认为,除了学习经济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外,深人生活,从中找出特色,抓到“活鱼”,才是真正的要领。贴近现代生活,密切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新信息、新动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响亮的栏目     
《新闻知识》杂志设的栏目30多个,其中办得很有特色的栏目有“卷首论坛”、“新闻研究”、“新闻纵横”、“总编辑角色谈”、“得奖新闻采与谈”、“谈谈经济报道”等等。而“谈谈经济报道”栏目是比较难办而义办得比较成功的。如1991年第6期刊登的《寻  相似文献   

18.
张涌 《青年记者》2012,(21):51-52
区域经济报道是热点,也是难点.说其是热点,不少地市报一半以上的头版头条让给了经济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多集中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多媒体的读屏时代,以理性与深度见长的经济报道依旧是纸质媒体的宠儿.  相似文献   

19.
许多从事经济报道的广播记者,常常为经济报道的可听性而苦恼,因为经济报道往往专业性强,技术术语多,数字堆砌、报道面窄,远不如其他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来得丰富、生动。那么,经济新闻记者如何不辱使命,使经济报道既能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又能把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与人关系密切的新闻以形象而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