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是否具有规则意识是孩子的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本文的重点就是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而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巩固增强已有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学案例,探讨通过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同伴影响、正面力量,正面教育、多次强化,预设后果、规则前移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希望对一线幼教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蔡璐焱 《考试周刊》2011,(6):232-233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文章主要阐述了培养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则的几个方面: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发挥主人翁作用,促进规则的完整性;帮助幼儿学习自我约束,赋予幼儿权力制约违规,抓住机会进行规则训练:帮助幼儿认识到后果.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5.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一富含哲理的谚语,向我们揭示了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对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各项规则和规章制度有很好的接受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幼儿对自我的控制意识,以便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针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重管理轻发展、重约束轻自由、重灌输轻效率等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文婧 《学周刊C版》2019,(6):170-171
幼儿由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环境,生活环境、活动内容和人际关系的相应变化,引起幼儿心理上的不适应,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产生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我园确定了以提高教育工作服务质量并能够促进与提高幼儿积极情绪、健康心理为核心的课题——"新生入园适应期对策的研究"。从环境、教育策略、家长工作几方面进行的优化、完善、创新性研究,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养成一定的规则行为习惯,从而为他们在集体中能够真正从事自主活动提供保障,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微冬 《教师》2011,(2):120-120
当今社会一直在提倡要尊重孩子,强调培养孩子的个性。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充分愉悦的体验,我们是否就应该漠视或否定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无任何约束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纲要》指出:“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并尊重他人。”可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比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课题组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载体,以自主性教育为指导,依托幼儿的一日生活实践,通过从小课题入手,达到做细、做实、做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受很多因素影响,心理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行为是他控的,情感也稚嫩脆弱,因此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爱。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一、创设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幼儿园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要为幼儿创设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慎重。在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意识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规则意识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容易适应群体生活,相应地守法意识、公民意识也较强。学前期的幼儿不可能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但是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具有规则意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行为逐渐符合公民规则。可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陈旧的教养观念尚需改变。在城市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希望…  相似文献   

13.
规则意识是指人们基于内心自发地按照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学前教育以幼儿健康成长为前提,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幼儿这一时期是人类社会性的形成以及各种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幼儿这一阶段,培养其规则意识,为幼儿的整个人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讨论关于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介绍了让幼儿接触并且理解基础的社会行为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萍  吕宁莉  王梅 《早期教育》2006,(11):39-39
方法一:设计情绪温度计 为了让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同伴的情绪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了“情绪温度计”。每位幼儿都在自己的“情绪温度计”上贴上自己的照片。画上喜爱的图标贴在墙上(标记在“笑脸”的方向表明心情好。温度上升;标记在“哭脸”的方向表示心情不好.温度下降)。早晨幼儿入园时。每个幼儿都要用情绪温度计表示自己的心情,情绪好时,“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6.
幼儿交往规则意识和交往规则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能力包括交往中的冲突解决能力、交往中的亲和能力、交往中的规则能力、交往中的竞争能力和交往中的合作能力。其中交往中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能力是最重要的交往能力。没有"规则",一切交往都不可能。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是在交往中习得的,交往是培养幼儿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平台。世界各国无不将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本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将交往"规则意识"内化为交往技能,这是现代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中国传统教育重视"道德君子"的培养,但不重视"规则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内课程资源和教学外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和充分利用各种"交往机会"平台,不断强化幼儿交往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把幼儿培养成具有良好的交往规则道德和良好的交往规则能力的"双优生"。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一直在提倡要尊重孩子,强调培养孩子的个性。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充分愉悦的体验,我们是否就应该漠视或否定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无任何约束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幼儿由于缺乏规则认识,因此时常会出现违规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需要对其正面进行强化,引导其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将阐述幼儿规则的实际现状,分析其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对于改进策略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舒晓丽 《考试周刊》2011,(65):232-232
在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作者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对培养农村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