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航迹遍及全球的船舶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虽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满足了国际公约和地方法规的最低排放要求,但由于船舶所经航区的海洋环境对污染物排放的承受能力不同,特别在生态系统脆弱的航区,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限制或禁止。因此,船舶必须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消减污染物排放对所经航行水域环境的影响,满足海洋环境对特殊航区的水体和大气质量的防污染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确定福州市区机动车排放的计算公式、机动车排放系数,进行相关机动车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清洁能源车辆且淘汰排放标准低车辆,2012年比2010年公交客运量增加了3.98%而降低了公交运营的废气排放12%以上,2012年比2010年出租车总运营里程增加了31%,而降低了出租车运营的废气排放4%以上,近4年福州市区机动车年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度增幅呈递减趋势;福州市区机动车年排放量与民用机动车数量呈高度相关的线性关系,每增加一辆机动车,其年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增加约0.788 t,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必须控制福州市区机动车数量,提升供应燃油品质,推广清洁能源车辆.  相似文献   

3.
铜陵市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长江铜陵段江心洲的老洲乡蔬菜基地为调查区,对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阐明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了相关评价。研究数据表明:该区Cd、Cu、Zn等3种重金属为该地区主要的土壤污染因子。重金属进入土壤的途径可能源自有关周边地区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4.
水运行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港口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开展港口区VOCs排放研究是实现VOCs高效管控的基础。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东部沿岸重点港口以及枢纽航道的VOCs排放情况,VOCs的来源主要包括运输车辆、港作机械、干/液散码头等,特征污染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常用排放模型包括高斯扩散模型、HYSPLIT模型等。分析VOCs排放监测设备应用现状发现,大气污染监测设备未来在港口区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港口区VOCs排放数据积累量不足、监测覆盖面有待拓展,针对高精度排放特征和适配型计算模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生物/生态复合净化塘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净化塘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NH4+-N、TN、TP等指标的年平均去除率可达78%、74%、68%和67%;生物介质区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水生植物区;复合净化塘系统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6.
除行驶里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在用车辆排放特性变差.本文分析了影响车辆排放特性的因素并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对注册日期相近但使用工况不同的在用车,利用实验获取排放特性的有关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及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各影响因素中,行驶里程、维护保养、驾驶习惯等是排放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长期不使用或一般在市内行驶的在用车也会导致其排放特性变差.该研究为正确使用车辆,使在用车的排放特性在使用周期内始终保持其应有的水平,减少排放污染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安阳市2020年环境监控在线数据,对安阳市工业废气中常规污染物排放现状、县区工业废气排放特点及行业工业废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安阳市存在产业结构不均衡,NOX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常规污染物,钢铁行业废气排放量最大等问题。针对安阳市工业废气排放现状,提出安阳市工业废气排放改进措施,为安阳市工业废气排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在用车的排放因子具有灰色特征,利用相似视角下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在VMSA排放检测平台上做出的排放特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关联度大小,并对排放特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和重复性做出判定。结果显示,检测结果的重复性高、是可信的。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与其他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是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的关系引人深思。对湖南省以及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对比研究,从经济发展结构与方式来分析湖南省能耗的特点,包括湖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与能源排放的特点、能源结构与能源排放特点。研究发现,湖南省的工业经济比重过高、煤炭消费过大是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大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湿地提供有关温室气体的线索两位研究人员称他们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问题:是什么关键因素决定了各种湿地排放出的甲烷气体(一种通过截留热量使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量呢?为了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历尽艰辛考察了加拿大亚北极带的泥炭沼泽及佛罗里达亚热带沼泽地区...  相似文献   

11.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的涵义是指对矿区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也可以从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再植等方面来理解。矿区废弃地表土受重金属污染严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给生态恢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采取的主要对策有:1)政府部门应实施有效管理;2)生态恢复目标应多样化;3)生态恢复产业化;4)实施矿区生态系统规划与设计;5)应用G 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旅游已成为当今许多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城市旅游渐热的梅州市梅江区为例,利用GIS和RS相关技术,根据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运用DEM模型和TM影像,对研究区的坡度、坡向、相对高层和归一化指数(NDVI)等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梅州市梅江区城市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梅江区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较好,适宜旅游开发。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从选址、生态容量的确定到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和探讨对梅江区城市旅游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矿区开采沉陷,利用组件GIS,MapX开发了矿区沉陷灾害的预测预报系统。组件式软件开发已经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的潮流之一,基于组件式GIS开发技术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GIS工程中。矿区沉陷灾害预测预报系统是GIS信息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本文就矿区沉陷灾害预测预报系统(MSPS)的开发过程中对组件GIS的开发与集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利用组件MapX开发本系统具有强大的GIS功能,开发简捷、周期短、开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GIS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空间数据处理和解析方面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计算问题,在GIS平台利用空间数据模型给出了预测计算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及其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并讨论GIS与专业工程模型的耦合方法,提出了基于COM的模型耦合方法应用于系统的构架.实践证明,该方式下GIS与开采沉陷专业工程模型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耦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GIS辅助决策系统组成及功能基础上,分析了三维GIS在面向矿山辅助决策应用中的问题,对面向地质、矿山的三维GIS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特点和三维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面向地矿应用的三维GIS软件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MapX的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要求,结合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在VC++6.0开发环境下,完成了GIS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多媒体技术与GIS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学、演示与GIS操作三位一体的GIS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将学生置于多重立体交互教学状态下,在GIS的实际操作环境中了解并掌握GIS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以及应用特色最终实现GIS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达到提高GIS教与学高度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平远县东石镇公路沿线铁矿矿区的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铁矿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尾矿利用建议,为生态恢复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推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主要驱动力的角度,分析了GIS专业人才培养与之相适应的若干模式,提出了一个分别面向多重培养目标的GIS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方案,以此促进我国目前GIS专业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朱村煤矿井下有部分薄煤层储量,用炮采吨煤成本较高,2009年采用高档普采,并与矿业大学合作,用膏体充填处理采空区,使剩下的薄层彻底解放出来,并使矿区环境得到改善,工效提高,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20.
以1km ×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交通路网指数、水域指数、学校服务指数、居住影响力指数与地被指数等影响因子,运用GIS技术建立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定量研究大滁城规划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及其空间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呈现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一次拟合度 R2=0.8361。大滁城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大滁城一般适宜以上的地区132km2,接近大滁城面积的2.96%,相应的人口占大滁城8.75%,其中3.3%的人口聚集在0.78%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大滁城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698km2,占大滁城国土面积的15.69%,相应的人口39.33万,占大滁城总人口的24.21%,人口密度555人/km2,是大滁城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大滁城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619km2,人口108.91万,占大滁城总面积的81.35%,人口密度为303人/km2,低于大滁城地区365人/km2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