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动人们的灵魂,对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音乐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音乐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音乐课上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并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下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在形态上与人们心理情感活动一致。它在撩动人们思绪,触发了人们灵魂的同时,也积极影响着人类的精神领域。音乐课上,学生们用唱歌、跳舞、演奏等手段充分展现自我,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音乐课绝对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地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竞争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竞争意识是多种思想观念和积极心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当中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和改变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一、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1.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强化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的自我肯定意识,是个体竞争意识形成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就必须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和观摩各种比赛,让他们从心理上逐步认可与适应竞争氛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做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音乐课;通过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课堂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的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体生理、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有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方面的不良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儿童,不断强化儿童的自信心;让儿童通过表现自己,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强化自我效能感;采用专门的心理矫正方法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6.
丁惠萍 《宁夏教育》2014,(12):73-74
自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心理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和教师应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友爱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7.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师范专科生就业自卑心理日趋凸现.师范专科生就业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就业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过低和自信心不足.师范专科生要努力克服就业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理性的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成人类大学生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但他们普遍存在竞争意识淡薄的现象,作为高校教育者,只有通过加强成人类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教育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脆弱心理,才能使其更快的拥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在社会环境中拥有立足之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3.在听取了别人的闪光点后,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二、活动实录1.演童话剧,引入活动话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智力优势和能力潜质,增强自信心上进心,体验成功感;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及学习上的困难,并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但笔者发现,小学低、中年级几乎所有的孩子对音乐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高年级男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呈现锐减的趋势,出现了无处不在的"男生弱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3.在听取了别人的闪光点后,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二、活动实录1.演童话剧,引入活动话  相似文献   

13.
电大类学校的学生,多数人自尊心受到过伤害,自信心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挫折,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教师必须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信显得很重要。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清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克服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障  相似文献   

15.
自信心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更是学习音乐的内驱力。目前农村音乐课中,中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许多农村孩子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却不愿意歌唱。这些怪现象都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多年在农村一线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我就以自已的体会,谈谈音乐课上对农村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原因,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由此引发其他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成长、成才和自身的发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观念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活动层面入手,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使他们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人际关系的交往,克服自卑心理。因此在班务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课教学中,应鼓励音乐创造,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的欣赏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美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兴趣与自信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但笔者发现小学低、中年级几乎所有的孩子对音乐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到了高年级,男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呈现锐减的趋势,存在"男生弱势"的现象。常常是几个优等生在与老师互动,而更多的男生却依然静悄悄地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在分组讨论时,他们无话可说;在表演创作时,他们无从  相似文献   

20.
赵瑜 《华章》2011,(11)
目前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长此以往只会削弱甚至磨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征,把音乐与演奏、表演、舞蹈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