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于庆冰  代明  姜亮 《体育世界》2010,(10):70-7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中可待开发的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存量普遍不足,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不合理,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程度较低。提出了促进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发展的对策,如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学校体育资源观,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资源的制度法规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学校体育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体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调研,构建我国城乡学校体育资源评估体系。一是从学校体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特征入手,深入了解学校体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初步建立学校体育资源评估体系的5大子系统,形成学校体育资源评估理论体系;二是构建我国学校体育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5大子系统及其5大资源独立的子指标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3.
李桂祥 《体育科技》2014,(2):106-10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探讨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申请体育经费,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学生资源;建立合作的学校文化;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以推动我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一步贯彻执行教育部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选择、认识、开发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应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校外体育资源、场地器材资源整合、体育信息资源等几方面开发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满秀  卢玉 《四川体育科学》2005,(2):113-115,12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选择以及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成果嫁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资源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自实施《体育与健康标准》以来,对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程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六个方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可强 《体育科研》2005,26(5):76-7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开发的依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外体育资源、校外体育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等,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从社会学视角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各自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为使二者协调发展,应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契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内容上也要契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体育资源上应共享。从而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近百余篇关于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方面文章的查阅,总结了学校体育资源的现状,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策略,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今后学校体育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以期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享,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使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发现“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并阐述了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和谐发展的意义和优势。为此,提出培养一体化体育的中介载体,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体化体育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动,开发运动项目,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培训班等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网络邮件和通讯回访法对地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学校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描述分析了相关各层次人员的认知水平,体育课保障现状,课外学校体育活动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农牧区"学校体育活动"的建议与对策,即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因地制宜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活化"学校体育活动";积极探索特殊环境下课外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这门学科的整体长远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法,对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教师资源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基本认同民俗体育课程资源,这也是民俗体育走入学校体育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法、逻辑法和访谈法,研究了社区体育资源的组织和开发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管理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法,从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石;充分调动学校体育的人才资源,加强社区体育的指导;充分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主动做好社区体育服务等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纵向跟踪测试比较和现场访问的方法。从学校体育现状、大学体育课对接课外体育的困境及对接途径三个方面,对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与课外体育对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得出:1、师生认同“促进身体健康”为学校体育第一目标的一致性,为学校体育内部环节对接提供了隐性资源;2、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对接体育课程的载体;3、体育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4、学校宏观政策提倡多、具体政策认同倾斜支持少;影响体育课内外健身活动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路径进行思考。新课标为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支撑;“双减”政策为体育校本课程注入了动力;新兴体育运动为体育校本课程带来了方向。同时,学校体育制度问题阻碍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学校体育资源问题制约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课程结构内容问题限制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由此提出完善学校体育制度,加强校本课程监管;优化学校体育资源,提升校本课程质量;抓住课程核心素养,注重内容整体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试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进行调查,探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效果和原因。结果显示: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主要以室外场馆为主;对外开放的时间和项目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别;学校管理力量不足以及怕影响教学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群众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资源政策措施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城市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区域体育资源的均衡;大力扶持和培育公益或盈利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机构,承担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归纳法,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特征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资源开发不均衡化、体育资源旅游薄弱化、体育资源传承消减化等问题是影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针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和开发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视,注入体育资源旅游的新活力,重视开展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加快各民族学校体育的普及之路等。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玉溪市江川区7所农村中学为研究对象,对玉溪市江川区农村中学体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农村中学在职称结构、高学历体育人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体育课程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转变学校态度观念,建设复合型场地,采用以政府为主、以社会各界为辅的建设方式,拓宽教师进修渠道,校际帮扶联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