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不记得当初学辛弃疾的那首《清平乐》是在小学还是中学,但却清楚地记得老师教我们读的是"清平乐(lè)",而且这样一直读到了我当老师后的今天。这次因为要上一堂综合性学习课,想找古代孩子玩的游戏,我想起了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句。为了准确,我上网查找全词。发现百度网上出现"清平乐"这个词条时总清楚地附上"yuè"这个读音  相似文献   

2.
李剑平 《师道》2013,(9):60-60
2007年的某一天,《师道》杂志的田编辑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走近名师"栏目想要推介我。我半信半疑,毕竟,我与《师道》杂志编辑部素不来往,与田编辑也并未谋面。仔细打听之下,方知田编辑在中央教科院的《教育文摘报》第一版看过我的"事迹介绍",这才醒悟人家田编辑是"唯才是举",或是要进一步挖掘我的"亮点"。于是,这一年的《师道》杂志上,推出了有关我的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3.
艾岚 《师道》2011,(3):63-63
初识《师道》,极其偶然。那是5年前一个夏日,我在一个酷爱阅读的语文老师家里做客。晚饭后,我无意间在他的书房中邂逅了《师道》。那美丽素雅的封面,瞬间勾起了我阅读内文的欲望。结果,一读,果然内容不错,文字清新,自此我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她。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方向。那种停留于表面化、简单化、形式化、绝对化的评价逐渐开始降温,慢慢冷却。笔者就新课程标的评价部分进行了一些规范性的尝试。一、评价要真诚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许多孩子过早地成为了"小大人"。在许多时候,我们不能把小学生当"孩子"看待,而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分析现代孩子的需求与心理承受能力。记得在某次赛课观摩后与学生沟通,一个女孩子对我说:"老师,刚才上课的老师表扬我的时  相似文献   

5.
王益民 《师道》2023,(2):16-18
<正>201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也何曾饶过岁月》,回忆了工作34年的心路历程,发表在2018年第10期的《师道》上。这一篇梳理自己从名师到校长的转换,且以旧题表心,献予年岁。(一)“把你一个人的课改,变成一群人的行动。”命运是个顽皮的孩子。1984年开始的职业初期,我想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却发现班主任工作也是我的擅长;于是,1999年去了无锡,“吵吵闹闹”地要当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种子的力量     
李宁 《师道》2013,(6):63-63
开始教育写作,源于《师道》的引领。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往往是每个"第一次"。2009年暑假,当我在博客里收到编辑的短消息,准备将《网海研修,我们修什么?》这篇文章发表在《师道》时,还有些发懵。那种不是主动投稿而是被  相似文献   

7.
初一的时候,我接了新一届的学生。让我挠头的是,这届学生中有全校闻名的王同学。逃课、打架、不做作业、不文明、不礼貌、欺负本班同学,更有甚者,在小学时,曾经破口大骂老师,他的拳头曾落在老师的身上。当我面对着这个贴着"坏学生"标签的孩子时,我有些手足无措,我该怎样和他相处四年呢?我茫然了……记得曾经读过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周婷婷的成功案例给  相似文献   

8.
说起去穷乡僻壤从教,可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记得1997年春,我从电视上看到阜平县一个贫困山村因没有老师,孩子们不能上学时,就给当地有关部门去信要求当老师,可一直没得到回音。1998年9月从《河北教育》上看到报道张男老师背学生过河上学的文章后,我深受感...  相似文献   

9.
记得在一部美国影片《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对一个长期在种族歧视下长大的黑人孩子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指头?" 这个孩子慢慢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手,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说:"三个."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位老师却面带微笑说:"没关系,孩子,你就少数了两个." 老师的鼓励巧妙地驱散了错误带给孩子的阴影.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天都会遇到孩子的各种差错,如何才能正确地对待?我觉得只有学会容错,才能呵护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10.
我跟《师道》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因为对好友高志林在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感兴趣,我认识了《师道》。一年后,我的散文《竹海》发表在《师道》上。我细细品读,觉得《师道》颇有趣味,渐渐地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对之难以割舍了。翻开《师道》,翰墨飘香,闪烁着珠玑金玉的灵光。一篇美文  相似文献   

11.
郭霞 《师道》2003,(11)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师道》的。那天在总务处领墨水,发现窗台上放着几本杂志,其中一本就是你———《师道》。因为分管杂志的老师不在,我只好随手翻了一下,把杂志放回了原处。过了几天,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就把这本杂志带了回来,我捧了起来,就再也没把自己的目光移开。下班后,我马上赶到邮局为自己订了一份杂志。从前接触到的教学杂志专业性都很强,除了教材参考还是教材参考,时间久了翻起以前的旧杂志,竟觉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同《师道》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本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随手翻起一本《师道》,…  相似文献   

12.
韩宵梅 《师道》2004,(12):62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多年共事不一定建立深厚的情谊,短暂的相逢却会留下永久的记忆!我与《师道》的相逢就是那样地偶然,可它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而且,对她的情谊与日俱增,竟成为我每个月苦苦的等待,见之则喜出望外,不见则沮丧万分。不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候,我不经意地在报纸上看到了《师道》的刊名。也许是为人师的原因,对她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到邮局订了半年的《师道》。没想到,不读则已,一读便不忍放手。《师道》上的许多文章都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冲击,而每一份思考都让我重新诞生了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张萍老师的《成功课后的反思》是一篇获奖的论文,刊登在《小学青年教师》2001年第9期上。当我一篇一篇地翻阅这期杂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这篇只有千字的文稿吸引住了。我觉得作者提出的问题似曾相识。记得有一次听一位老师上《一分试验田》一课,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学生有许多问题搞不懂,提出来问老师,老师也感到对十一二岁的孩子很难说得清楚。我把这篇千字文拿给几位老师看,他们读了都觉得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14.
读者心声     
当看到2012年第8期《教师如何发现“星星”》这篇文章的标一时,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星星。在本文中,逯长春老师是以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作为背案,写了他的看法,逯老师在思考,为什么面对一个自闭症、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别的老师不能发现,而尼康老师却能够发现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有爱心,  相似文献   

15.
吴建平 《师道》2003,(9):62
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1994年与《师道》相识。2001年退休后,我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的报刊首推《师道》。我喜欢《师道》不仅因为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它刊登的文章体裁广泛,文笔生动,史料翔实,风格清新,栏目众多,图文并茂,真是看一看相见恨晚,读  相似文献   

16.
"违法"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一个"法规",可一些老师(包括我在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在有意无意地做着"违法"的事情.最为普遍的有以下两种现象:"揠苗助长"--把低段的孩子当高段的孩子教;"矮壮素"--把高段的学生当低段的学生教.下面,我就结合一个词语教学的案例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以引发老师们对教学目标中能级水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早读课上,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来领读,有机会做小老师让他们感到很自豪,个个精神抖擞,眼里闪着兴奋。当教棒传递到一个小女孩手里时,她仍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我赶紧走过去问原因。"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小女孩怯怯地说。看着她,我有点发蒙,使劲儿在脑子里搜寻:我好像没批评过她啊!可能是孩子在家挨训了?记得以前班上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8.
杨梅 《生活教育》2011,(19):90-91
记得张庆老师曾倡导语文教学要简,其实我觉得不光语文教学,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都需要简单。尤其这个暑假,当我再次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举个简单的例子: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条已明确指出"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对于这条,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说得明白,还打了个特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来桶。  相似文献   

19.
飞鸽传书     
阿才叔叔:您好!我非常喜欢《小学生时代》,每当有新的《小学生时代》"住"进我们班的图书角,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抢。记得那一次,我们没下去做早操,也没向老师请假,被老师发现后,把我们留在班里狠狠地批了一顿。就在这"水深火热"之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眼睛     
记得中考那年,我经常练习的一篇作文是《老师的眼睛》。那时,我总是努力想从老师的眼睛里读懂些什么,作为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每天面对孩子们。我仍然要去读眼睛,只不过读的是孩子们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对老师最真实的看法。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对孩子抱怨、发脾气时,孩子眼中对你的疏远、惧怕和敌视?当你经常对自己喜欢的孩子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时,其他孩子眼中对你的不满、怨恨和渴望?当你真心地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共同游戏,给予他们平等、真诚的爱时,孩子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