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运用语言跟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恰当美好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掌握谈心的技巧。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那么如何与学生谈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常读教育案例,多见教师一句话改变学生人生的故事,往往为此金玉良言而赞叹:思考其中的道理,似乎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可塑性极强。对于信心不足、方向不明、干劲不大、方法不当的学生,老师一句精当的语言倘能使其坚定信念、明确方向、鼓足干劲、改善方法,完全可以改变其行为习惯以至改变其人生。二: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教师的一句话,绝非一句普通的语言,必是具有醍醐灌顶之功能,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彻底醒悟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上学十几年,教学十几年,这期间,耳闻目睹并践行教师的工作,亲身感受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如同一把火,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有时一句话,一个赞赏词,就能激励学生孜孜以求终生。正如世人所称:教师一言,塑造灵魂;教师一言,点亮心灯。  相似文献   

4.
王艳 《新疆教育》2013,(12):110-11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句话道出了教师的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加强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条件。语言枯燥无味,表述千篇—律,结论如出—辙,教训口吻浓厚,这一切都会降低语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课堂语言上面尽情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5.
常读教育案例,多见教师一句话改变学生人生的故事,往往为此金玉良言而赞叹。思考其中的道理,似乎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可塑性很强。对于信心不足、方向不明、干劲不大、方法不当的学生,老师一句精当的语言倘能使其坚定信念、明确方向、鼓足干劲、改善方法,完全可以改变其行为习惯以至改变其人生。二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教师的一句话,决非一句普通的语言,必是具有醍醐灌顶之功能,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彻底醒悟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一位合格的教师,要有睿智,要有好口才。 教师应当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得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我并不认为教师一定要口若悬河,只是认为教师需要有职业语言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每当提起这个话题,总感到一种款疚。决不是夸张,教师的一句话,也许很不经意,却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是敏锐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悄悄话”教育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悄声语言让他们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的一种方法。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师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是教育的语言。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节学生心理、处理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有道是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指的就是不同的说话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十分有必要掌握好说话的语言艺术,并不断锤炼、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打造自己优质的教育语言。  相似文献   

10.
言贵审慎     
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在教师工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因而教师在语言的准确、严密或华美流畅等方面,有着自觉的追求。但是,很少有人(包括教师)注意到,要审慎的使用教育语言,要庄重地对待自己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判的权利。教师在运用语言这一教育工具时,要有高度的智慧、负责的态度和恰当的分寸感。  相似文献   

11.
琴声委婉动听,在于乐曲具有艺术性;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也要显示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同样一句话,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也可以使学生冷漠消沉。  相似文献   

12.
裴重生 《山东教育》2005,(17):62-62
八位退休教师聚在一起,回忆起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感慨万千,于是相约向学生征询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最令学生欣赏、最令学生感动、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八位退休教师从学生们反馈的460句话中挑选出30句,精心录于镜框,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句话: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善用教学语言才能粘住学生。学生如果能长期受到优美教学语言的熏陶,必定会对语文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细节是什么?是生活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是日积月累的一种积淀,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那课堂的细节又是什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尤其是音乐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一句话、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亦或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的获得。但在新教师的课堂上总是会去忽略这些  相似文献   

15.
周燕军 《教育导刊》2007,(11):20-23
长期以来,我们的幼儿园语言活动是在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教师朗诵诗歌幼儿背诵、教师提问幼儿讲述的语言教育模式中进行的。在这种语言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总是积极主动地启发幼儿,希望幼儿的回答能进入教材或教案预备的答案之中。  相似文献   

16.
毕然 《教学月刊》2010,(6):29-30
呈现能力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之一,它要求教师“在一种能使意思明了的情境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感知和理解教师所呈现的语言材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般是从感知、理解教材开始的。感知是指学生能够听清楚或把握所学语言材料的声音,或看清楚其书写形式;理解就是通过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明白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材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是多年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然而,来自上海市海南中学的一位教师,在他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心得中却有了不同的体会。他写道:“在传统的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下,教师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有一桶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它不仅强调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倾听学生。叶澜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新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倾听学生。教师不仅要学会认真倾听(不管是响亮的、理直气壮的,还是胆怯的、轻微的),还要善于发现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或愿望。但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聪”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汪红艳 《学语文》2006,(6):1-42
我们知道,如果一句话不符合语法规则,那就是病句;如果一句话不符合修辞要求.那就不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一句话百样说,会说的能把难懂的道理、不太好说的话说得让人明白、信服;不会说的能把简单的意思说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把好意说成恶意。这就是口语修辞的作用。教师口语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工具。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就重注意教师口语的修辞。  相似文献   

20.
苏凌 《师道》2004,(7):19-20
曾听过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窃以为是很有道理的,教育需要激励与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认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但当教师对学生实施的不只是必须的罚,而是体罚、心罚……罚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