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有效促进教育均衡的内涵式发展。此外,面对信息化浪潮,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对当代教育的革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赋予教育均衡发展新的格局。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部署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跟上教育革新和发展的整体步代,并实现在前进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均衡、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2.
杨帆 《辽宁教育》2006,(7):17-19
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进行现代学校发展设计,使学校进入主动发展与内涵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新一轮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是学校中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迈向现代学校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及石景山区“打造首都CRD,建设北京新城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我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现统领区域教育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倡教育服务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新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发展,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区把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现代标准化学校达标标准,作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4.
姚期 《河南教育》2007,(7):19-19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追求在于实现“公平、公正”,而其中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因此,任何一位校长都有必要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同步发展。为此,笔者在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上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1、确定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一、加大投入,完善适应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自2001年建标准化学校以来,我校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教育网络软硬件系统,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校园网的建设和互联网的开通,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我们从抓信息技术教育起,就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作为同辅助教学同样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校园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现代教育装备在笔者学校10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笔者在使用和管理这些现代教育装备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与建议。通过对现代教育装备发展历程回顾,说明了现代教育装备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展望现代教育装备对促进教学课程改革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山市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认真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日前我市已经有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所,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3所,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5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促进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了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的形势,指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代高 新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现代高新技术的特征,分析了职业 学校在进行高新技术教育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现代校长,不仅要热爱教育,还要懂得如何从事教育工作,不仅要兢兢业业地管理学校,还要身体力行地从事教育研究,带领全体教师科学地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一个特殊班级进行了一次研究、疏导、治理相结合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的大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内容,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全体公民为对象,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大众化、终生化为目标的社会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的教育。由于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从而把教育从学校的课堂和校园解放出来,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全体公民,把教育时段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终生,把教育场所从学校校园扩大到社会乃至家庭,把教育手段从单一的课堂面授扩大到函授、自考乃至应用广播、电视、卫星节目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的教育教学等等。这不能不说…  相似文献   

12.
张康桥 《江苏教育》2015,(11):27-28
现代学校以实施现代教育为核心。价值教育、身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校的教育重点。我们要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在"表达、实践与阐释"的反复循环研究中,生成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安徽教育论坛》2006,(6):13-16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本着在继承中发展,在求实中创新的的思路,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带动教育科研,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已逐渐成为我校重要的发展思路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层面不断拓展,使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氛围更加浓郁,各项工作屡创佳绩。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驱动,是通过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发挥作用的。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只有那些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学校,才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  相似文献   

15.
《湖北电化教育》2004,(3):34-36
21世纪,随着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迫切需要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这股强大的冲击力来推动。教育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我校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时,把“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作为学校工作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工作,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了学校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打造阳泉教育新特色,2011年,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一帮一、捆绑式评价”工作。在对全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阳泉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帮一、捆绑式评价”工作的意见》(阳教基字[2012]3号),并在2012年10月19日召开了“一帮一、捆绑式评价”工作阳泉郊区现场会,在全市推广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由义务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增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内涵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当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是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低下、缺少专业发展的时空和机会、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有效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一直伴随着教育这一为培养人才的社会行为不断发展着,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呈现出现代化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为了适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电教中心已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全面改革。对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推进教育技术的改革。满足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需求,明确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教育中的职能定位。准确把握教育技术定义的内涵、外延,是电教中心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转变,适应新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个体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重要影响。这一发展趋势决定了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  相似文献   

20.
顾名思义,"现代"是与"传统"相对应的,指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那么,现代学校管理就要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现代学校管理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