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说》是韩愈说理文中极为有名的一篇。文章作于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时35岁,刚从洛阳进入国子监任博士,是朝廷里的学官。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从师的重要性。老师的职责和作用作者概括为在于传授道理,讲授学业和解答疑难问题。尤其是“解惑”,对于老师来说要求更高,对于普通人来说,更为重要。因此下面作者又就“解惑”作了进一步阐述。作者认为人不是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疑惑而不去求师学习,那么疑惑也就终生不能得到解决。从师既然如此重要,那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无论是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  相似文献   

2.
与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生相随,传统“师道”已成为时下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传统“师道”在师表上强调“君子、大人”的儒雅与正气,在师法上强调教师恩威并重之尊严与权威,在师职上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清贫乐道和悔人不倦之职责与操行。如今,由于人类民主制度的提升,公众对传统“师道”的批判及教师自身的妄自菲薄,传统“师道”日益衰微,但无论从教师的角色地位还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质看,我们都应秉持传统“道之当尊、师之当严、器之当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3.
罗崇敏教授是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是以"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价值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的智慧》《教育的逻辑》《教育的价值》被称为价值教育三部曲,这是罗教授对价值教育的系统思考。这里结合国内外价值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谈谈我对学习罗教授关于价值教育思考的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韩愈,大家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第一人,对其所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之言,更是耳熟能详。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和引领人,昌黎先生一生坎坷却富有卓识,仕途不顺却仗义执言,一篇论述师道的文章《师说》更是千古传诵,至今仍为经典。韩愈从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怎么顺溜过。出生不到两个月,母亲辞世;3岁丧父,由其长兄韩会抚养;13岁韩会病故,由寡嫂抚养成才。幼时命运多舛艰辛,促使他发奋图强,刻苦攻读,终通六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粮油购物和日常饮食生活中,粮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粮油质检报告是能够给我们一种“安全感”的重要保证,同时粮油质检报告也是能够给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一颗“定心丸”。因此,粮油质量检验报告就成为了人们能否用上“放心粮油”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粮油质检报告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竞争公平,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如何解决现阶段粮油质量检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了粮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针对现阶段粮油质检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7.
陈立新 《考试周刊》2008,(22):30-31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高职教育"迅速膨胀"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本文尝试从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描述入手,阐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人格魅力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涪陵之页     
几年来,涪陵地区教育学会和各县教育学会以及学科专业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分别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初中、高中入门阶段的教学”、“开辟第二渠道”为中心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生命教育”先要“关怀”权利这里所说的“生命教育”,不是通常理解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只对生死存亡的极端事例有意义,而是要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是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生命的意义在于权利,受教育权、健康权、民主权利,还有创造的乐趣,都可以称得上“与生俱来”、“天赋人权”。只有这些基本权利得到尊重,旨在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才具备现实的土壤。也就是说,维护个体的权利,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首要原则。孩子的受教育权和身心健康权都需要得到…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 ,即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的同时 ,强调了它的“人文性”。“新大纲”关于“教育内容和要求”一章中强调了文学教育的作用。它明确指出 :“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同时“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另外 ,在“教学中就重视的问题”方面 ,也有了“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领导”,由“教育管理”变为“教育服务”,“教育领导”就成为“教育服务”,这是新世纪教育观念变革的重要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已把“教育领导学”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文章试图通过抛砖引玉式的践行和倡言,期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导学”新学科。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再到“科创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分别作为独立主体得以被关注同时又相互融合于教育的过程。但科创教育尚处于初探期,人们对工程、工程科学、工程教育、工程师等还存在认识盲区和误区。工程哲学确立了工程本体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和联系,为透视科创教育、明确工程教育对于科创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供了理论视角。工程哲学视域下,工程教育打开“人工世界”的大门,让科创教育回归生活;工程教育有机整合科学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工程教育丰富科创教育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工程教育为科创教育提供方法和策略。当前青少年科创教育存在中小学工程教育缺位、高等工程教育错位、大中小学工程教育断层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为引擎驱动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可实施三个策略:针对中小学,以“融合”为切入点,推动工程教育普及;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以“回归工程”为要义,还原工程教育本真;针对大中小学工程教育衔接,以大学为龙头,强化工程教育辐射。  相似文献   

13.
生产活动的效益,一般都简单地表现为“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比值的大小就反映了效益的高低。要衡量教育这种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特殊“生产”活动的效益,就要采取特殊的表示“投入”、“产出”关系的方式。教育效益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效益指教育的外部效益,亦即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投入所产生的人力资本与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比值。微观效益指教育的内部效益,亦即办学效益,主要表现为一定的“投入”即办学经费与一定的“产出”即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比值。  相似文献   

14.
分理学术的内涵和关系,厘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可以发现“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期不充分发展正是由于“术”的缺失。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崇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突出“术科导向”,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术科本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建立“术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杜亚泉先生根据中国当时的教育、文化现象,提出了“调适”的理论和主张。他认为,任何“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或“全部引进、照搬照抄”的做法,都不利于我国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人的养成活动,其关乎人的生命成长和美好人生。作为教育的一种空间形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在谈及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主题时,实际上指涉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美好期许。教育关涉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为己之学的活动。我们期待着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使得自己由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更好的状态,显现出生命的应有气象和本真样态,达至生命的妥帖地安顿。而在现实中,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的培养,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不满和抱怨。为此,对于教育中人的培养问题,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回到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同时,随着人们对优质学校教育的现实欲求日渐提升,回到学校教育自身,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学生感悟、体验、领悟“移动讲堂”教育实践,不仅是约翰·怀特“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的中国化,也是钱学森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大成智慧”教育哲学思想的实践验证,对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探讨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怀特分析教育哲学和钱学森系统教育哲学,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的品德教育居首位、高等教育“新四科”跨学科融合与交叉发展、中小学教育改革系统最大化的“整体涌现”、建构学生“学习无限制”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即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它的“人文性”。“新大纲”关于“教育内容和要求”一章中强调了文学教育的作用。它明确指出:“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决策和实践关系之澄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互动中制衡,是教育理论、决策和实践的本真关系。然而,教育理论研究者实践取向持续匮乏、困惑于真理与权力之间,教育决策者掌控于“官本位”无形之手,教育实践者对“研究型教师”曲解误读,阻碍和遮蔽了这种本真关系。因此,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在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教育发展中应回归教育生活实践,敢于对权力说真话,成为真正的“实践型研究者”和“决策型研究者”;作为教育决策者所在的官员群体,应知其社会责任,自觉提升其决策研究意识,努力以研究态度和科学方法看待政策现象、处理政策问题,成为“研究型决策者”;作为教育实践者所在的一线教师群体,应果断终止往昔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的“研究者”角色,成为“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