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要贴近社会,将搜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进行教学,用真情实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上、校园内、师生间对地理这门学科的态度是: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讲解没劲,学生学习没趣。这与当前举国上下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教育观是格格相反的,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爱上地理课,爱学地理知识呢?本文浅谈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把所讲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传授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广大学生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数学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课程的情境创设有了一定的改善,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各地中考试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学生的考察不再是单纯的计算能力,很多试题都有了一定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毛丽辉 《考试周刊》2013,(11):141-14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三角形的题目以其背景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精彩纷呈.归纳起来,常见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笔者收集的2010年106个考区137道中考作文题目中,命题作文共有103道,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其中全命题作文65道,半命题作文38道。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三种形式:只给题目的命题作文、给材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而且命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但要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教学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学,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根本”,教学要与生活同行。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上营造开放、互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创设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课本中的学生一起去面对并解决问题和烦恼,从而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课本中的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相似文献   

10.
徐莹 《黑河教育》2013,(1):29-29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内容为道歉,教材由文字和插图两个部分组成。文字说明包括四方面内容:1.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向别人道歉。2.道谦时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3.提出思考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4.对口语交际形式提出建议,先分角色练习,再表演。图画部分提供了五幅情境图作为道歉情境的举例,可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参考。这次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儿童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1.
朱春英 《现代教学》2011,(10):12-12
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课堂必定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也应该是契合“生活-教学-生活”模式的。因此,我试图让思想政治课贴近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创设生活化学刿情境,在思想政治课中达成和谐“导学”。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三贴近"原则渐渐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对"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三贴近"原则是实现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贯彻"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是世界各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王凤英 《成才之路》2011,(17):16-16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职业”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激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让品德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胡祖光 《考试周刊》2011,(28):182-183
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作者认为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做到了这三个“贴近”也就完成了思想政治课设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精心研究教学实际,重前奏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但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一些案例就会相对滞后,处理不好,将使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收集素材,适度引入教学资源,恰当处理教材资源并设计问题,要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的是既熟悉的但又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比如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内容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子,也没有采用离我们学生生活稍远的当代活雷锋郭明义的事迹,而是搜集了本地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并能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文科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共有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入手,借鉴新闻领域"三贴近"的原则,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专业知识,程序举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的日常用语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如何提高高校文科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