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不顾及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与考试“指挥棒”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评价角度看,我们除了要进一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外,改革传统的分数评价机制,建立切合实际的有利于教师工作、学生健  相似文献   

2.
沈霞 《宜宾学院学报》2007,7(2):126-127
发展性教育评价有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发展。它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这对围绕高考“指挥棒”而转的单一评价体系而言,即是一种“革命”,也是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王萍 《教师》2014,(8):122-123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片面追求升学率;同时,也忽视教师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具有不同教学风格和方法的教师,不但抹杀了教师的个性,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创建特色。笔者作为一名高职学校英语教师,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建议在教师评价的主体、形式、内容、方法四个方面采用“多元化”特点,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相似文献   

4.
考试改革、评价改革,是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像一根好的“指挥棒”,它既可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又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努力地去达到各项教育目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认真研究考试命题,认真研究评价制度,深入进行考试改革、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考试体制、评价机制转变了,素质教育、新课程才能获得应有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教学改革才会有新的、质的突破,学生才能真正轻松活泼地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林革 《教育探索》2003,(8):104-10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由此可见,要真正建立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深刻地反思传统的教师评价,全面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一、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内涵的思考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通常可以根据教师评价的目的,将其分为两…  相似文献   

6.
徐贵强 《上海教育》2015,(Z1):71-72
“面谈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教师绩效评估研究,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长期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功利评价,轻差异评鉴;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发展;重终结评价,轻形成过程”的评价瓶颈问题,教师内驱力也随之得以激发。长期以来,学校实行的多是以学生考分来评价教师,对教师作出终结性、功利性评价,教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既不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也不利于激励教师对其专业潜能的开发和激发。那么,如何打破“唯分数论”评价教师带来的不利因素,充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中小学中实施的将考试成绩与教师业绩挂钩、以学校的中高考成绩、学校升学率等作为评价教师、学校效能的方法,给教师施加了巨大压力,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教师评价演变历程,其次分析了美国田纳西州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全面评价模式,并指出这种评价模式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海霞 《中国教师》2008,(14):35-36
<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自恢复以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它的缺点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有关学校领导和高中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以考试为主,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的唯一标准,在  相似文献   

9.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对教学评价的局限认识的影响,教师的评价意识与手段往往还只停留在考试与测验上,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而且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给教学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指挥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考试已经成为整个评价体系的瓶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考试评价等同于一切评价这一现象并没有多少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重视不够,即使有评价,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考试方式来呈现,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自主进行有效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合作,努力成才。这样,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其评价自然高,成绩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开展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旨在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采取改变考试内容、形式和综合评价的方式,将广大教师、学生从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泥沼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用来读书、识字、写字,帮助学生打牢学习语文的根,培养他们终身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解放教师: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对教师形象的隐喻性陈述来看,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受“工具理性”的指导,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体价值,不仅没能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导向功能,甚至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为此必须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从传统评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 一、改革考试观念 对考试要确定两个观点,即对现实存在进行测量的观点和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观点。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考试,必须关注人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素质教育不赞成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更不赞成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校长、学校工作业绩的惟一标志。改革考试观念,要扭转“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倾向。要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重视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既要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我国每年参加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考生达数千万人。充分科学地挖掘和利用这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对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为不同层面的教育参与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说明教育考试评价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服务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改革考试和评价手段的一种新思路--活动考核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如何进行考试以及怎样评价考试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关键.活动考核法就是能够实现“减负”这一目的的“考试”方法.活动考核法强化了考试的发展功能,把静态的考试变为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13-13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不断的激励,评价是激励的最重要的手段。科学、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是使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树立良好自信心,形成良好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评价却有不同之说。传统的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是“严师”式的评价方式,即强调在评价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认为这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其评价标准简言之:服从教师的要求,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是好学生。常用的评价方法一是“横向”的“人比人”的方法;二是“否定激励”的方法,即让学生总是认识到自己不行,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李雄 《云南教育》2008,(4):13-14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考试是整个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具有导向、调控和评价功能,因此,中考地理命题应思考如下问题,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发挥其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应试型教学,就是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一切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其教学目的是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疲于奔命。过去,许多教师都是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违反教育的客观规律,严重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素质型教学,则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政治文化素质上,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