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19世纪后期美国石油工业的兴起,美国的石油民俗也逐渐形成与发展。美国的石油民俗具有信仰奇特怪异、石油人物形象通俗与模式化、歌谣故事轶事大量涌现等特点。早期石油工业水平的落后与石油工业从业人数的众多是形成这些民俗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介绍二、过程描述20世纪的音乐是多元化的,其中,通俗音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在通俗音乐这块领地里,学生最为喜欢、熟悉的也许就要数通俗歌曲了,这是因为通俗歌曲不仅短小易懂,而且,具有较强的时尚性、娱乐性、叛逆性、宣泄性等,正好符合这群身心朝气、喧闹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布格罗     
《中学生百科》2011,(10):F0002-F0002
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法国学院艺术绘画的最重要人物。布格罗追求唯美主义,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他创作了很多以神话和寓言为题材的画作,也有大量通俗题材的画作,其完美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艺术追随者和赞助人。他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  相似文献   

4.
魏长梅 《新疆教育》2012,(17):11-11,28
通俗歌曲是一种大众参与性很强的艺术,它的歌词通俗,表现手法朴实,是2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通俗歌曲比起艺术歌曲语言更加直白、坦露,不仅表现在爱情主题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带有人生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世界工厂"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制造逐步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及有可能继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之后,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我国的语言学研究虽有短暂的辉煌,但研究内容仍没有脱离语文学的范围,属语言学的早期发展阶段。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此时已出现现代社会特征: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和完善,普通语言学出现,新语法学派的理论形成。中外19世纪的语言学研究有同有异,总的说来,异大于同。这个比较给了我们一些关于我国现代语言学如何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90年代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政治上发展十分重要的10年,也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一、文化意识形态的萌芽到19世纪90年代,随着澳大利亚人口的逐步增长及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澳洲本土文化意识形态开始萌芽。在澳大利亚土地上出生的澳大利亚人大约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这些居民都有一定的文化,对本地文学作品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他们作为读者为本地文学作品提供了广泛的市场。为了寻找居住在新郊区前沿的居民身份,为了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他们成立了由出生在澳大利亚居民所组成的居民委员会。这个组织为推进建立澳大利亚人…  相似文献   

8.
铁栅栏长刺     
19世纪的北美,有一个名叫约瑟夫·格利登的小娃儿。他家境贫寒,自幼给一家牧场放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经常能看到他骑着骏马,把鞭子甩得“飒飒”响。  相似文献   

9.
林可 《教师博览》2012,(11):45-46
英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例如帆船、赛艇、游泳、皮划艇、田径、马术等,都曾是列入学校课程的传统项目。英国的体育萌芽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最初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户外竞赛与综合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10.
《小学时代》2009,(6):26-29
19世纪正值考古全盛时期,大家都想用铲子找到遗迹,因此挖出了大量巨大的骨骸化石,它们没有特定的出土地点,在欧洲、亚洲、美洲都曾被人发现,其中也有被误认的,但仍有许多证据显示,地球上曾有巨人族存在。  相似文献   

11.
德国国民性是德意志民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体现,在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表现,同时在整个德国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发展。考察德意志民族历史,在其国民性中始终贯穿着理性与盲从、软弱与残暴互相矛盾的表现。这种矛盾,同样体现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文章以德国19世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为例,阐述德国19世纪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干活喽!     
《小溪流(作文画刊)》2014,(10):F0002-F0002
在江户(东京的古名)的大街小巷,有许许多多的流动商贩,他们有的卖版画,有的卖扇子,有的卖胭脂水粉,有的卖书……可谓应有尽有。下面这些版画(先刻在木板上,再印在纸上),是18-19世纪初日本城市的生活快照。  相似文献   

13.
高建国 《新高考》2007,(7):75-78
(1)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时期,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2)18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准备阶段,为19世纪科学的巨大发展创造了条件。(3)19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被誉为“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向综合化、理论化迈进。(4)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法国的农业经济继续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史学界对法国19世纪小农经济的评价呈现出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探讨了19世纪法国小农经济盛行的原因,以及小农经济的属性与历史地位。这对于公正地评判法国小农经济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上半期是英国现代教育制度形成的萌芽阶段,见习生制是其中重要的制度改革.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着力追溯见习生制改革的产生背景,梳理改革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见习生制对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明晰其在改革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理论层面上,19世纪初,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师生关系中重视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作用,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杜威指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18、19世纪是苏格兰大学的辉煌时期,此后苏格兰大学的声名逐渐衰微,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溯源苏格兰的大学在19世纪被融入英格兰模式的进程,分析其逐步盎格鲁化、摒弃自己传统的原因。政治经济上的依赖不能保证教育方面的独立,正是政治经济因素最终导致了苏格兰高等教育与英格兰的趋同。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英国女性作家异军突起,19世纪英国有30多位女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她们以女性视角对妇女的处境进行描述,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而19世纪只有英国的文坛出现了女性作家群的崛起,这应从当时的英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来探讨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前,赴沪的江浙移民呈现出季节性流动的特点.他们多在农闲期奔赴上海谋生,又在农忙时返乡务农.这一季节性移民群体的形成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一为城乡流动过程中制度基础的松动;二为江浙农民收入降低和农闲期的客观存在;三为上海城市经济以及职业的不稳定因素.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9世纪后期的上海社会出现了季节性移民,这标志着上海乃至中国开始发生了人口流动的近代性转变,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顾亚平 《中学生物学》2005,21(12):43-45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关于日本历史题考法的报导,颇有感触。题目是关于甲午战争的知识内容,日本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