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和西方时尚杂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政治、经济环境做了分析,并对我国目前时尚杂志的品牌营造、集团化及广告投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当今的消费社会,时尚体现了一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时尚杂志与时尚共谋,不断制造和生产着受众的消费欲望和需求。因此,时尚杂志的本质是消费主义,由于它对消费文化的依托,使其缺乏更深层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走向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女性时尚杂志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以版权合作的形式占据了国内女性时尚杂志市场的主流地位。女性时尚杂志作为沟通受众、传播时尚的桥梁,不但向世界展示着自我的风采,也成为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表达。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求本土时尚杂志的出路。本文通过对一些国内知名女性时尚杂志的比较,找出其...  相似文献   

3.
李沛儒 《东南传播》2013,(3):105-106
校园时尚杂志是许多女生了解时尚的途径,也是她们对生活憧憬的一种表现。校园时尚杂志拥有很高的用户粘性,而且它的传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校园时尚杂志广告也因此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受众范围较为固定,杂志上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就会有些单调。《女友——校园CUTE》是一本很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时尚杂志,通过对该杂志的分析,总结出此类杂志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发展杂志广告。  相似文献   

4.
关于女性时尚杂志发展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时尚杂志的兴起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种以欧美日流行的时尚杂志为文本资源,旨在为目前快速扩张的白领阶层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豪华开本生机勃勃的最新流行通信[1],充分迎合女性受众心理需求,倡导时尚和品位,迅速成为一种传播新价值观念和新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对女性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以及都市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版权合作到内容本土化——时尚杂志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时尚的文化本质分析入手,认为时尚杂志的立足点应该是本土的时尚文化。文章分析了成功时尚杂志版权合作与内容本土化并重的运作模式,认为从时间纬度上看,从版权合作走向内容本土化是中国时尚杂志的必然选择。同时,文章从历史的角度佐证了内容本土化将使中国时尚杂志成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对时尚杂志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尚是在某一时期为一部分人所拥有,又为大部分人所羡慕并能群起而效之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方式,而时尚杂志则是时尚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以对格调的宣扬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时尚杂志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刚刚引入我国开始,人们对这种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的传播现象就存在种种怀疑和非议.特别是近年来,时尚杂志的市场空间被看好,众多杂志纷纷效仿,在一哄而上的情况下难免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的选题策划、大同小异的图文编排、缺乏创意的版式设计、办刊质量的不尽如人意,这一切都引发了针对时尚杂志的更多批判.  相似文献   

7.
王艳 《中国编辑》2006,(2):37-40
近几年来,国内时尚杂志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令人目不暇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时尚杂志逐渐成为中国与西方进行文化、经济对话的一个窗口,成为时尚信息的传播中心,成为都市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调味品。  相似文献   

8.
刘娟  刘于思 《中国出版》2012,(23):29-32
一、消费语境下的时尚杂志人物形象媒介呈现的性别形象是文化研究的经典课题,而市场细分的时尚杂志无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时尚杂志在中国蓬勃发展始于1987年[1]。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各类时尚杂志总数已达800余种,其中更以日韩文化为代表的"瑞丽"系列与以欧美风为代表的"时尚"系列为翘楚。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10年来,对外合作的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更影响着文化发展与社会行为模式。正如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本时尚杂志在中国上架,由时尚杂志担纲主演的一场时尚大戏便轰轰烈烈在中国上演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这一场时尚大戏也愈演愈烈。可以说,时尚杂志在当代大众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引领着大众的消费旨趣,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分解和融合,让人们以多元化的审美方式,来追求、体味、享受愈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0.
马卉 《青年记者》2017,(9):78-79
继国外时尚类杂志遭受新媒体冲击,国内时尚杂志也遭遇寒冬,众多老牌知名时尚杂志因营收艰难,相继选择停刊.国内时尚传媒业加速动荡,被称为市场化纸媒最后一道防线的时尚杂志出现严重的裂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时尚杂志媒体积极探索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巩固最后一道防线.本文以《时尚芭莎》杂志为例,探究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探析本土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的女性时尚杂志陆续登场,进入90年代后,女性时尚杂志更是开始了风起云涌的时代--国外期刊巨头纷至沓来,国内出版社凭借本土优势竞相创办刊物.进入2l世纪,中国女性时尚杂志更是热闹非凡.,但繁荣的背后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据统计,在2001年,全国共有106种时尚类期刊出现,于此相对应的是同年全年倒闭的时尚类期刊共有54种,平均一星期就有一家时尚杂志倒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性时尚杂志广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亦婧 《今传媒》2008,(6):62-63
国际时尚工业作为工业化时代物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产物,直接推动了"时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尚杂志"应运而生.所谓的"时尚杂志"是指那些印刷精美、定价较高、内容侧重于服装、美容、情感、都市生活等方面的一类杂志.①"时尚杂志"最早是面向女性的,法国桦榭菲力帕契出版集团(HachetteFilipacchi)总裁称这类杂志为"女性消费类"杂志.  相似文献   

13.
黄海月 《今传媒》2012,(6):73-74
杂志利润来源以广告为主是杂志走向市场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时尚杂志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完善,结束了大众文化类杂志和妇女生活类杂志独霸期刊市场的局面,成为目前我国杂志市场上最活跃的杂志种类。时尚期刊的经营策略是"广告养刊"。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时尚类杂志的广告特点,指出时尚期刊在广告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扭转时尚杂志目前的经营窘境的新途径——杂志品牌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项国雄  李薇 《新闻界》2006,(1):86-88
时尚类杂志是一种“侧重于体现消费文化的传播。引导人们在吃住行游娱购这现代旅游‘六要素’中的种种文明消费呷的媒介。女性时尚类杂志大多定位于收入在3000或5000元以上_的“白领女性”,价格从十几至三十几元不等。如1988年创刊的《世界时装之苑——ELLE》、1993年创刊的《时尚》以及1995年的《瑞丽》等就是目前市场上占据较大优势的三种时尚杂志。随着市场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与载体,女性时尚杂志以其精美周到的栏目设计、栏目名称、选题策划、图片、文案和生产等环节,反映并引领着社会时尚,标志着中国时尚杂志培育己形成了整体上的文化与商业意识,显示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脉络,认为中国时尚杂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至少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国时尚杂志的兴起与发展均裹挟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中国时尚杂志在运作理念中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在时尚创意方面缺乏民族性;二是中国时尚杂志在缺乏原创内容的情况下,过度奢侈品广告化的内容使时尚杂志滑向消费主义的温床;三是中国时尚杂志从初创到当下,在技术理念上始终落后于西方,这决定了整个时尚杂志的产业处于国际时尚产业链末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与载体,女性时尚杂志以其精美周到的栏月设计、栏目名称、选题策划、图片、文案和生产等环节,反映并引领着社会时尚,标志着中国时尚杂志培育已形成了整体上的文化与商业意识,显示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马兰 《传媒》2004,(9):34-35
目前,随着境内外越来越多的投资注入与海内外合作加深,时尚类杂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细分出现了几大群落,如主妇类、少女类、男性类、综合类等,有关情况可见表1.比起原来的综合类时尚杂志占大多数的局面,显示出了时尚杂志多元化竞争的前景.时尚类杂志细分读者群是因为广告主的市场竞争出现了细分,比如今年四五月份关于我国男性时尚杂志市场形成原因的讨论,男性时尚杂志从业者指出,男士用品的日趋增多是主要原因.就这样,我国时尚类杂志跟着国际时尚品牌将我国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步伐,亦步亦趋,对应于其广告主的目标消费群,将读者群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制造了关于中国中产阶层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形塑了其群体形象和身份认同。其中,众多面向中产阶层受众群体的媒介绘制的中产阶层形象,既是消费主体和生活方式样板,又具有职业理想和社会关怀。特别是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敢于为尊严和权利去努力行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受到推崇。这些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视为已具有行为示范,价值观及社会规范创建、引导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国际女性时尚杂志,《心理月刊》在全球数十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地方化版本。与大多数女性时尚杂志过度关注美容、品牌、时尚所不同的是,《心理月刊》更关注女性思想、心灵与外在形态的和谐统一。文章从受众定位、栏目特点与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来比较中国版《心理月刊》与英国版《心理月刊》的异同,从而解析其地方化的办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