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的《考工记》研究,一方面是籍《周礼》研究而进行,一方面是对之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出现多部以《考工记》命名的研究专著;以图注解《考工记》的成果开始出现;受宋学的影响,多攻击汉学,自成一说;注重《考工记》的普及推广。宋代《考工记》研究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助于宋代科技史的研究,在《考工记》研究史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考工记》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科技地位,以及研究《考工记》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文章具体分析了《考工记》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考工记》进行分析,探索该书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色彩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色彩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先秦古籍《考工记》,是一部关于“科学技术“和“设计艺术“的专书;而《考工记注译》则是张道一教授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终于读懂了它、并进而读通了它的结果.   先秦古籍《考工记》,是一部关于“科学技术“和“设计艺术“的专书,因为时代久远,流传曲折辗转,向来被学界称之为一块“古典文献的硬骨头“.最近终于被著名艺术学家、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道一教授给啃了下来.作为张道-教授研读《考工记》的成果,便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考工记注译》.……  相似文献   

5.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1](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玉人》篇是中国最早的玉器理论记载。文章在全面整理《考工记》玉器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概括《考工记》玉器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玉器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先秦机械设计方法中对摩擦学的认识以及在车轮制造技术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摩擦学成就。它包括:从汉字“车”的演变看古代摩擦认识的成就,《考工记》中有关抗磨损的研究及其措施;其一,结构设计上的抗磨损方法,其二,材料选择与抗磨损方法。《考工记》中对摩擦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列举的“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共计三十个工种,包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它的成书时代,众说纷纭.有周人所作说①,春秋末期齐人说②,战国成书说③,汉人所作说④等等.从《考工记》记载的内容,结合考古材料及我国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我们认为该书成于春秋末期的可能性较大⑤.《考工记》虽成书于春秋末期,但它却是对商周以来、特别是西周以来的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记录和总结.《考工记》说:“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⑥这是对夏、  相似文献   

10.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郭锡良先生主持编写的《古代汉语》所选《左传》庄公十年长勺之战“登轼而望之”作“登,轼而望之”这样读似不无可商之处。此处,“登轼”实不能拆开读,“轼”不但可以登,而且必须登。据《周礼·考工记·舆人》载,“轼”是镶在车厢前部墙板上的木条,(参见戴震《考工记图》)一般供人凭扶,作战则成为登高望远的凭借。(见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吕氏春秋》中即有“登轼”的例子:“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吴王患之。要离曰:‘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考工记》提出的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运用义素二分法探讨《周礼·考工记》“名一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从中看到了汉语名词和量词之间的词义渊源,进而看到了汉语语义和语法的有机关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制度的变迁,其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同时,其都城规划与皇帝及其大臣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文章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迁,剖析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因及其对都城规划的影响,尤其就《考工记》所述的周王城制度与曹魏邺城规划运两条线索所内涵的政治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誊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r Sememe)[1],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方苞,据《四库全书》载:“苞字风九,号灵皋,亦望溪,桐城人。康熙丙戌会试中式举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落职修书。”方苞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著名古文家,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开派人物。著有《周官集注》、《周官辩》、《周官析疑》、《考工记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左传义法举要》、《春秋通论》、《春秋·直解》、《春秋比事目录》、《离骚正义》、《方苞文集》等。  相似文献   

17.
一、课文悟读北京城为何“四方四正”?这要从我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理论讲起。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十分讲究“方正”。《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为:都城的建造要作正方形,每边长九里,各有三个门。城中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各九条。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南面建宫殿,北面设市场。这一城市布局理论自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布局形式和布局规划。最符合《考工记》设计思想的便是元大都。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而改建的。这种讲究“方正”的城…  相似文献   

18.
营一座围城     
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考工记》钱先生似是一位匠作。他拿起笔,锱铢积累,一如营城的匠作举着墨笔,不须直尺便画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列国分立,军事上的战争频繁,经济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国的城市也随之兴盛起来,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规模也日趋宏伟。 《周礼·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战国时期的儒生根据东周王城等城市的情况,加工设计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一束     
正2018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颁奖2018年收获文学排行榜日前在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揭晓并颁奖。本次排行榜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长篇非虚构4个门类,每个门类评出10部(篇)作品。李洱以《应物兄》摘得长篇小说榜首,王安忆《考工记》、贾平凹《山本》等入选;中篇小说榜由迟子建《候鸟的勇敢》领衔,周嘉宁、林森分别以《基本美》《海里岸上》紧随其后;班宇的《逍遥游》拔得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