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异语读者认为是博大精深。根据这一特点,作者从翻译必须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的的角度出发,提出在英译此类材料时应采取“变译”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3.
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语言本身的差异和一些特定的目标,对原文进行一些改动,反而会使译文更加流畅,使读者更能领略到原文的魅力。张谷若先生在《苔丝》的译本中运用了变译方法,即改泽和阐译,使一问贴切传神,更体现了翻译过程的再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王芳 《海外英语》2011,(15):156-157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亦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束缚,林纾的翻译也不例外。该文以林译《块肉余生述》第十章为例,探讨了译者所采用的变译方法,并探究了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4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孟子》辩辞时所遇到的困难,具体论及的问题有偶句、排句、重复、意合现象和譬喻等。本章以雅理各和刘殿爵的译文为主要评论对象。  相似文献   

7.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变译理论分析《鹿鼎记》的英译,可以看出,变译在翻译时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缺省问题,促进作品译介。  相似文献   

8.
变译理论在一个新的学术维度上扩展了翻译理论的空间,丰富并构造了翻译学上的新的理论形态。然而,反观其理论表述,笔者发现构成变译理论自身结构的某些基本原则与具体细节存在颇多不恰当与疏漏之处。本文仅以书中的两个命题——变译理论的应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处理翻译作品中的所引为研究个案,借此阐明笔者对变译理论的个人理解并兼与著者就其存在的某些理论分歧予以商榷。  相似文献   

9.
儒家经典《孟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已有近两百年英译史,但目前《孟子》各译本的研究现状尚不明朗。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法,批郤导窾式地回顾了《孟子》英译研究的概况。研究发现:国外《孟子》英译研究逐渐式微,国内成果日渐丰硕,但国内外研究的对象均集中于名家译本,学者们各自为战,研究方法和视角单一,研究未成体系。未来研究应拓展研究对象,既深入译本内部,又涉及译本外部,重视副文本及译者研究,强化定量研究的作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中国智慧的异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译本研究、译介史和译者研究三个方面对近二十年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孟子》英译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当前学术界在《孟子》英译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以好辩著称,所以具有雄辩力量是其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孟子》中的文章,不管是论辩性的,还是陈说性的,都灌注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充畅条达,意盛理足。苏洵称“其锋不可犯”,苏辙称其“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这一点,为诸子作品皆所不及。《孟子》文章的这种气势是由作者的主体精神和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孟子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其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的个性气质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一个多世纪以来《孟子》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进行综述,勾勒出《孟子》一书在英语世界接受与变异的态势。英语世界的《孟子》研究有三大特点:1.文本翻译,其内涵是对东方典籍的译介,以及基督教与儒教的互阐互释;2.对比研究,孟子与中、西方哲学家的比较研究;3.孟子哲学思想和诗学概念的专项研究。近年来,孟子研究与女性主义、生态批评相结合的跨学科视域已成为英语世界孟子研究的又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3.
从变译与全译两种最常见的翻译方式对影响译文的社会、语言、译者、读者等诸多要素的简要分析.指出不同的原文处理方式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尤其是译者方面的因素。进而说明翻译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为翻译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存在许多分歧,争论一直未休.2002年<变译理论>一书的出版在译界同样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些读者对该书中提到的一些内容产生了质疑,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作者就这些"疑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共勉.  相似文献   

15.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孟子》成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重要的成语源,书中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满足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是《孟子》成语的大前提,满足历代人们的运思需求是《孟子》成语的必要条件,历代人们的语言实践是《孟子》成语的具体成因。  相似文献   

17.
"变译"概念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了翻译学中的“变译”概念及与其相对的全译、变译的适用范围与长处。结合当前翻译教学簟现状,提出将“变译”这一概念引入翻译教学,建构新的翻译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翻译及应用能力,使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1例。  相似文献   

19.
刘长文 《文教资料》2011,(36):50-52
题名“孙爽”的《孟子疏》自出世以来,备受非议。朱熹认为此书是邵武士人托孙爽之名而作。遂一直不为学者重视。不过,梳理各代学者对此《疏》的认识,可以帮我们对它有更全面的评价,也可对《孟子》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面对着国力日渐雄厚的中国,世界各国对其的关注力也日渐增加。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外界了解中国国内趋势、政策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立场上最权威和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译文不仅要保留权威性,还要保证其准确传达,这也使如何将政治文本如实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变成了翻译工作的难点。本项目将运用变译理论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部分进行分析,为将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提供全新视角,同时更好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