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侠诗是唐代诗歌中极为特殊的流品,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阳刚美提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是唐诗风骨的集中体现.唐代咏侠诗的阳刚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其人物、场景、意象及动词使用等几个方面.因为影响作品审美风格的因素很多,唐代咏侠诗除具有阳刚美的共性之外,同时具有多元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咏侠诗是唐代诗歌中极为特殊的流品,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阳刚美提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是唐诗风骨的集中体现.唐代咏侠诗的阳刚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其人物、场景、意象及动词使用等几个方面.因为影响作品风格的因素很多,唐代咏侠诗的审美风格既有其共性,其具体风格又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Z2):40-41
主持人龙吟:恰如书画、印章中的留白,常因丰富的想象空间而更增魅力,诗歌的创作也讲究疏密相间、浓淡妥宜,在互相映衬之中得到完美的表达。诗法指津疏密相间,是古典诗词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疏",是指诗词作品中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小,即从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意象少、简、分散;所谓"密",是指诗词作品中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大,即从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意象多、繁、集中。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亮点:见解独特,理性思辨。得分60分。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21,(1):31-36
韦应物作为盛唐至中唐转变时期中的重要诗人,在诗坛上一直都有其特殊地位。在遭遇时代悲剧、扈从玄宗的独特体验等多重影响下,其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指向性,尤其是停留于对盛唐的追忆与感叹。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韦应物相关的诗歌作品,可以展现出其诗歌中以追忆盛世的形式所再现的盛唐气象,以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而传承的盛唐风骨,以复杂多变的生命体验而吟发的盛唐悲音,从而以窥贯穿于诗人一生的盛世情怀,并领略其诗歌中除"淡泊"之外别样的盛唐风采。  相似文献   

7.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8.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最具阳刚精神化倾向的有三个时期,即春秋战国,建安时代以及初唐与盛唐,造成这种化与诗歌现象的原因便是士人的普遍精神解放,这种精神解放的背后又是以人才制度的改良与优化为依托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士人的首次觉醒期,也是阳刚精神的母体。汉末建安继承了这种人精神,并使之学化,抒情化,建安学标志着中国士人生存智慧的再度激活,初盛唐则融合了春秋战国的尚力精神与建安时代的诗歌传统,建立了新型的阳刚化,所不同的是,这种化选择以完全的诗歌革命为形态,创立了古典诗歌的最高人典范。  相似文献   

11.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艺术,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旧体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风貌,即情感的真挚美、诗歌的意境美、语言和音韵律的通俗流畅美。在风格上,其前期诗歌充满忧郁、哀伤的婉约阴柔美,后期诗歌则大多体现出慷慨悲壮的阳刚美。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是诗歌的主旨、情感的寄托,是解读诗歌的入口。高考中,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侧重于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形象意义的理解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有时,会把对形象的鉴赏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这里主要谈谈对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何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我们读诗应在审美情趣上下功夫,去感受它的音律美,体会其浓郁的感情,去捕捉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指作品中的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鉴赏意境美可以从意象组合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意义等方面去探寻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崔颢诗的情感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诗人崔颢现存的42首诗歌,内容是写宫怨、爱情、边塞、山水,也有记事、赠答之作.这些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感世界,情感美是其中的一个特质情面.其情感空间建构的独特性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立体感、流动感、自然感.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盛唐时期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信和自负,狂然傲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所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盛唐诗歌的气,情,神在诗歌中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  相似文献   

17.
<正>太湖石,又名窟窿石,以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闻名于世,宋代书画家米芾曾巧妙地以"瘦、皱、漏、透"四字概括太湖石的"形""神"之美。所谓"瘦",是指石体挺拔俊秀,苗条修长;所谓"皱",是指石体表面有凹凸,高低不平;所谓"漏",是指石体内部布满孔穴,孔孔相套,密密麻麻;所谓"透",是指石体纹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笔者  相似文献   

18.
所谓感性形式,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以其形、声等物质外壳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所谓理性形式.是指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以及情感模式、事理逻辑和语法结构等。适当引进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无疑会为我国的古汉诗体学研究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窗边少妇》评析,分析了威廉斯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诗歌创作观。不论是诗人强调"本土"还是"纯语言",其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这种简约之美主要体现在摄影般的透视之美、语言简洁之美、诗歌形象简朴之美及诗行和音步简化之美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伟 《考试周刊》2008,(24):209-210
本文以"美"这一概念作为论述的中心,重点对爱伦·坡对诗歌理想长度的界定,对诗歌最佳基调的陈述,对诗歌音乐性的钟爱,以及对统一效果的执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中得出结论,爱伦·坡所谓的"美"并不是一种属性,而其实是一种效果,即作品对读者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