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因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而日益受到挑战,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在直面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中争夺思想斗争的主阵地,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认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接受理论,接受活动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活动,是建立在接受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理解活动。主体的话语系统、客观需求、情感和兴趣是实现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深化"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尤为关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置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审视,探索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体制创新和党的领导为原则,规划以文化作品、传播者、受众、场所、榜样、形式和国际话语"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4.
以理论掌握群众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既是话语展开的过程,更是话语权博弈的过程。话语权固然重要,但这种重要性最终要建立在话语质量基础之上,换言之,话语质量生成并塑造着话语权。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四个“结合”的思路,即通过两种“语境”、两个“系统”、两个“世界”和两个“取向”的结合,实现话语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际话语权呈现出由综合国力所决定、为核心价值观所规定、受传媒所操纵的建构逻辑。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提供了根本建构基础,西方霸权对中国进行的"话语解构"是面临的最大挑战,西方话语的祛魅与国际话语场中议题的更新则为中国带来新机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未来的建构目标。进行中国价值的世界表达、展开中国故事的现代叙事以及实现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应是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依靠党在人民群众中历史形成的政治权威和政治认同,凭借自身政权系统的力量,通过组建宣传网络、舆论宣传与文艺渗透等多种方式,在"大众化"的话语传播体系中建立起执政党与人民大众思想连接的桥梁,成功实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我们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把握好切入点,结合国内优秀的文化传统内涵,紧跟时代步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进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灵活化,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建构上,需要理论工作者的自觉努力来提供学理支撑;在现实关照上,理论要及时回答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才能赢得群众;在传播对象上,要细分不同领域与层面,以“分众”来实现大众化;在话语方式上,要创制深入浅出、寓教于情的大众话语文本;在传播方式上,要创立积极有效的大众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实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的考量,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密切关注并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开展宣传工作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武明 《华章》2012,(35)
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理论要掌握群众,群众要掌握理论,是理论与人民群众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两者之间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各自目标的,这是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队伍、领导示范、制度设计、大众文化等视角来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号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才能找到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研究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在当今时代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其思想源流的基础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然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至少要从五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是研读经典著作;三是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四是走群众路线;五是遵循传播规律,利用电子媒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号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实现的必要性,并探索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并掌握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体现其真理的指导意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自身的大众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传播,也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及大众化过程。但是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而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横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面前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化解,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等重要历史使命.紧紧围绕自身使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是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七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以来,我国理论界就此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学界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作一简要总结和概述,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制约了自身的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立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和意义,分析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