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帝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重视农业生产,设官建制;栽培有粟、稻、小麦、豆、高粱等农作物;种麻植桑与养蚕;制造穿孔石铲、石犁等多种农具;有粮食的储存与加工,出现大量储粮窖穴与酒的酿造。同时,饲养兽禽相当普遍,主要有猪、狗等。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除农耕、畜牧外,在水利、渔业和林业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圣人是具有理想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的人。尽管在时间长河的淘炼中,“圣人”经过历史的深度整合,似乎变成某种抽象意义的表征,但在钱穆看来,圣人仍是一平凡人,他在历史文化中生成,在现世世界生活。钱穆始终强调的是,这种成圣的可能性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圣人乃是于平实中见圆满,理想上一最普通的人格,即是一最高人格。  相似文献   

3.
"黄帝四面"神话的历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黄帝四面"神话,学者们的解释颇有歧义,有说是黄帝派亲信治理四方,有说是"布诚心于四方",有说是黄帝宗庙"明堂"的结构。其实是指远古的走婚制。黄帝时代当正是各个部族处于走婚阶段。所谓"黄帝四面"就是说处于中原地区的黄帝族人,可以到四方去走婚,从而使得周边四夷的部族由此紧密相连,逐渐形成统一的种族,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精神。由此,中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诸夏之族是炎、黄的后裔。他们在开拓古代中原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日益兴盛强大,逐步由分散的亲属部落联盟扩展为全民族的部落联盟。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世称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核心力量和共同祖先。炎黄时代开创了我国历史的英雄时代,黄帝是我国英雄时代首要的代表人物。这一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家萌芽和形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持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时期。黄帝原本是周人的祖先,黄帝族以及早期周人都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戎狄族具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后来周人实现了对黄淮江汉广大地区的大一统统治,主导了日后这一地区各古老部族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使它们融铸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黄帝自然亦演变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族与其直接后裔周族都为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一、蚌塑反映出的历史时代和天文含义1987年8月,在河南濮阳西南西水坡发掘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有一座45号墓葬,在墓葬人架骨的东西两侧,分别用蚌壳摆塑有龙虎图案。人架骨头南脚北,龙、虎则头北尾南,四脚向外。在人骨架脚端的前方,即人骨架的正北方向,另外还摆放着一堆蚌壳和两根人的大腿骨。经冯时和伊世同两位先生考证,认为是北斗星的象征。这样,这组蚌塑,就成为一幅与中国传统星象有紧密联系的天文图。  相似文献   

7.
黄帝祭祀活动蕴涵着多重政治文化功能,祭文中有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宣示正统,维持秩序;颂扬功德,祈福禳灾;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等方面。黄帝祭文内容所表述的政治文化内涵与各时代的实际政治状况紧密关联,具有历史动态性和较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原文化研究的升温,中原名人文化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中原名人文化是中原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对中原名人文化作专题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中原文化的历史贡献,也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打造中原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进行当代中原核心文化深度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为此,本栏目邀请了中原名人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推出三篇笔谈。罗家湘教授的文章以黄帝为题,认为黄帝以战争制止侵夺,维护和平交往,以其事功与道德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精神数千年的偶像;王保国教授的文章以贾谊为题,认为贾谊提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重农抑末以及推重儒学等主张,不仅为汉代封建文化的奠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文化的面貌;王士祥、李华梅的文章以杜甫为题,认为杜甫以博采众长的心胸成就了诗艺的精湛,因儒家情怀的熏染成就了人格的伟大,以诗歌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文化内涵所形成的圣者形象沾丐世人。他们分别从武功、文治、诗歌三个角度对此课题予以观照,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展示了中原文化垂范后世的品格。我们推出这组笔谈不唯为了呈现当前这方面研究的实绩,更希望借此推动中原名人文化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追逐物质享受和经济目标成了多数人的唯一志趣和社会时尚,此风也影响了学术界及部分学者。文章以学术界存在的"黄帝与黄帝文化的南迁"、"炎帝和炎帝文化的南迁"等现象为例,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一些学者借历史考据方法为各地争名人,已经达到置基本事实于不顾、利用晚出典籍煞费苦心任意曲解的地步,期盼学者中缺乏责任心的阿世、媚俗、唯上之风得到扭转。同时也认为黄帝或黄帝后代的封地都不在浙江,黄帝族的活动区域不可能远达东南,炎帝及其子孙也没有真的迁到南方,原本活动于黄河流域的炎帝族是因为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才被人为分配到了南方,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建于宋代,也可能始建于汉代,但都是阴阳五行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黄帝四面"神话究竟应该作何种解读?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分歧。这固然与神话本身的多义性有关,同时也与人们对神话解读存在局限性有关。以往的解读者多着眼于具体的文化(历史)现象,而没有关注到背后一以贯之的东西,即某个能够给予这些文化(历史)现象以普遍性理论支持的哲学世界观或文化元观念。通过对古代神话文本与哲学文本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对神话得以发生的经验原型的具体分析即可发现,"黄帝四面"其实是一个与古代天道模式有关的神话隐语,各种与"黄帝四面"神话有关的文化(历史)现象只不过是作为文化元观念的天道模式的具体表现而已。由此,这个古老的神话就获得了忠实于神话原意的解读;而且,由于引入了文化元观念这一概念,从而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神话、哲学以及文化之间一体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俄罗斯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东正教文化传统和人道主义的文化传统,作为19世纪后半期启蒙现实主义作家的一员,列斯科夫在描述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的同时,继承并弘扬了俄罗斯文学这一浓厚的文化传统,并对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创作起到了启蒙作用。以列斯科夫笔下的"圣人"题材作品为例,分析列斯科夫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可以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家的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2.
孔夫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几千年来被最大限度消费的圣人,只不过消费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而已。近年来的国学热、经典诵读热,掀起了新一轮消费热潮,而一部《孔子》电影的横空出世,更让这位圣人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网上热议乃至激辩的对象,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去过山东的人大概都要去曲阜,因为那里是孔圣人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强化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核心的师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教师在经典阅读中增长智慧、修炼人格、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重庆市以《国学经典与教育》为主题,通过整合资源、精制课程、创新模式,分层分类对全市近30万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施网络远程培训。广大教师将培训当作精神大餐,随时随地吮吸中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原文化研究的升温,中原名人文化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中原名人文化是中原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对中原名人文化作专题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中原文化的历史贡献,也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打造中原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进行当代中原核心文化深度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为此,本栏目邀请了中原名人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推出三篇笔谈。罗家湘教授的文章以黄帝为题,认为黄帝以战争制止侵夺,维护和平交往,以其事功与道德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精神数千年的偶像;王保国教授的文章以贾谊为题,认为贾谊提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重农抑末以及推重儒学等主张,不仅为汉代封建文化的奠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文化的面貌;王士祥、李华梅的文章以杜甫为题,认为杜甫以博采众长的心胸成就了诗艺的精湛,因儒家情怀的熏染成就了人格的伟大,以诗歌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文化内涵所形成的圣者形象沾丐世人。他们分别从武功、文治、诗歌三个角度对此课题予以观照,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展示了中原文化垂范后世的品格。我们推出这组笔谈不唯为了呈现当前这方面研究的实绩,更希望借此推动中原名人文化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20,(4):13-16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山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文献贯穿起来,为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研究的学术进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扬 《现代语文》2006,(4):57-58
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人,既存在困惑又充满希望:遭遇着自建国以来中国传统政治信仰的逐渐的瓦解,同时又面临着新的生存契机。作为时代文化精神的先行者——中国诗人们,开始幻想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建构自身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现代性的隐忧。加拿大学者查尔斯·泰勒在书里这样描述过:“这个忧虑近来再度浮现在对‘放任社会’的苦果、‘我这一代’的作为、‘孤赏自恋’的风行的关切中……生活被平庸化和狭隘化,与之相联的是变态的可悲的自我专注,所有这些感受已经以当代文化所独有的形式回潮了。”朦胧诗歌,作为八十年代一…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教育和化研究中,我们始终没有澄清意识上的混同,这种混同在化定位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即把中国传统的士视同今天的知识分子,这样便混同了中西化的不同走向;将化定义为有价值的人工创造;以及视西方化为人类化的最高形式--甚至唯一形式的功利主义立场。只有澄清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发掘中华民族化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成分,进而高举中国化中人主义的旗帜,为人类摆脱现代科技理性精神危机,做出我们民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地方战争文化是基于地方意识的战争表达方式,是地域背景的战争情感、观念、行为的文化表达,是战争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战争文化研究在在战争文化研究的学科平台建设、学科视野开阔、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国的历史是以黄帝纪年开始的,到现在已是四千七百多年了。黄帝时代开始的历史记录,是以天文、数学为主。真正要研究人类科学史,中国文化中的数学、天文,应该是人类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