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北地区植物带保护坡耕地水土资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莉君  沈波 《资源科学》2004,26(Z1):119-124
建国50年来,东北地区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5倍,增产除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坡耕地作为主要粮食产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不合理的土地耕作习俗下,成为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破碎、肥力减少、土层变薄,直接导致生产力下降.通过对典型区调查分析表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5%.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上,探索出3°~5°的坡耕地修筑植物带方式,植物多为胡枝子、苜蓿、黄花菜等乡村品种,带宽主要考虑今后修筑梯田的田面要求、现有垄宽及方便农业机械使用为条件.特别适用于土地珍贵、人力较少以及财力不足的地区,其投资少、见效快,实施简单,便于管理运行.作为治理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起到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地貌,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土壤和水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条件。由于不合理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地理条件原因,水土流失成为当前期待解决的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客观的水土资源赋予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人均少、东多西少等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成为必然,但传统粗放的坡耕地耕作已经形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坡耕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对我国水土资源调研分析过程中,分析坡耕地治理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坡耕地的现状以及耕地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解决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问题面临的困惑,提出解决坡耕地问题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红壤丘陵区水保措施在不同坡度坡耕地上优化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的坡耕地都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从而建立了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为主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在>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红壤地区的坡耕地的治理优化配置方案,可以达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节约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耕层渍涝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土壤和水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条件。由于不合理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地理条件原因,水土流失成为当前期待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客观的水土资源赋予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人均少、东多西少等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成为必然,但传统粗放的坡耕地耕作已经形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坡耕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对我国水土资源调研分析过程中,本文分析了坡耕地治理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坡耕地的现状,以及耕地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解决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问题面临的困惑,提出解决坡耕地问题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汤原农场格节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治理小流域,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地区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促进农业生产有显著作用。而通过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的促进小流域的建设,本文就小流域建设中植物措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应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起,柳河县开展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分析了全县坡耕地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现在既有《专利法》对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进行保护,又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植物新品种进行保护,二者在保护对象、保护条件及审批程序等方面都有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彻底治理宁夏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规划了若干水土保持工程,这势必会对山区水循环产生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的拦蓄径流和改善山区水循环,对于一次降水而言,水土保持措施既减少了径流和对地面土壤的侵蚀,又增加了降水入渗进入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机率,从而提高了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就水土保持措施对山区水循环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定量计算和分析。为了对比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减水效果,本文根据不同水资源配置以及人口经济发展战略情况确定两种水土保持方案。经计算:在高方案发展水平下,2010年、2020年和2030年规划水平年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减水率最高值分别为33.2%、48.8%和57.6%;在低方案发展水平下,各规划水平年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减水率最高值分别为15.6%、27.4%和37.8%。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水文及工程措施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间综合减水效果差异较为明显,但总体上看各区域的减水效果较好。所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降雨对膨胀土边坡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会改变地基表层土的含水率,影响土的强度,诱发山体滑坡。本文基于室内直剪实验,测定了某高速公路边坡膨胀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物理力学参数,并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不同参数下此边坡的稳定系数,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初步探讨降雨对膨胀土边坡稳定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山区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所致,而且,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危及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定内涵,水土流失防治必须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针对以往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各自为政的弊端和教训,应当着眼于土地合理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机结合,把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合二为一",以实现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山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描述旧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从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工程占地类型和占地性质、工程土石方、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生产等方面对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于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54年~2004年,湿地面积由414.98km2减少为269.9km2;保护区建立后湿地面积仍持续减少,年变化率由0.79%降低为0.73%;湿地破碎化程度并不严重,主要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类型;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减缓了核心区内湿地的损失速度,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作用则较为薄弱;与其外部的两个缓冲带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比较显著;湿地的萎缩退化严重影响了鹤类等珍稀水禽的生境质量,导致其繁殖效率与种群数量发生波动变化。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力,人为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北京水资源本身的不足,水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加之南水北调推迟五年进京,更加剧了北京水资源严峻的形势。本文在对北京市居民水资源危机意识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水资源危机的特点以及在水危机意识下已采取和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在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途径,即提高水资源使用者的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提高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雨洪利用、实施虚拟水战略、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加强地下水的储备以及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战略资源,岸线资源处于大河流域经济带的水陆交互带,承载临岸港口、工业、城镇和湿地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生境,发挥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功能。岸线资源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岸线资源的系统研究和高效管理,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岸线的生物屏障和保育功能遭到破坏,影响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及沿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岸线资源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的跟踪研究工作;基于2017—2019年开展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成果,解析了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区空中水汽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11个探空站的1981年~2002年1月~12月每日2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运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和分析了祁连山区四季的平均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以及区域内的空中含水量等。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气中的水汽年输入总量为9.392.5×108t,水汽年输出总量为8.031.5×108t,表明在输入该区的水汽总量中只有14.5%成云致雨或留在该区域上空,其余85.5%的水汽成为过路水,即潜在开发的水资源量较大;区域内年空中含水量为331.2×108t,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对比特征约5∶1;四季中水汽的辐合中心基本维持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省的东北部一带,夏季最大(-7.4g/g/s),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1.4g/kg/s),说明这一区域内非常有利于水汽的堆积,存在很大的人工增雨(雪)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