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论述了加强大学语文教育对于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和作用,阐述了笔者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做法、体会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 ,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总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乃国事政策之重中之重。建国五十年以来 ,我们虽然反复提到这个问题 ,但囿于各种局限 ,我们的人才教育掉进了“应试教育”的胡同。蔡元培先生在担任中华民国教育第一任总长时 ,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他明确提出了“五育并举”思想 (德、智、体、世界观、美 )。它既强调了长远的根本性培养 ,又没有偏废现实性的需要。这与鲁迅先生“立人”的思想是相通无异的 ,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大学素质教育 )的要义。因而 ,在大学校园里向非中文系学生开设“大学语…  相似文献   

4.
5.
王敬艳 《考试周刊》2008,(15):22-24
本文针对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大学语文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功能、定位等问题,提出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素质课,是理工科大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理工科大学的“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理工科大学的“两课”教学为中心,全面地阐述了人素质教育与“两课”教学的深刻内在联系,指出人素质还必须紧密渗透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及校园化活动之中,真正把人评议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到以对学生人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上,从而不断为国家输送有能力、高品位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有效的品德教育必先理清其涵义及课程设计理念,在民主、自由、多元与开放的新世纪,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品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包括课程观、学校观与社会观等九个理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测,以免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9.
10.
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品德教育必先理清其涵义及课程设计理念,在民主、自由、多元与开放的新世纪,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品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包括课程观、学校观与社会观三个方面的九个理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测,以免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11.
加强理工科院校的美学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养成健全人格,并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帮助学生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其薄弱环节,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更是让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冷落。本文针对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课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要按照大学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要求及规律,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目前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就此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再视,大学语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新的时期,大学语文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对大学语文课不感兴趣,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正基于此,笔者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对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施。然而,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仍存在教育理念、政策落实、课程设置、潜在课程开发、教育氛围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建设中需要培育理念、完善政策、科学设置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凸显学校特色、推动教师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价值性.要让学生真正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从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的真谛;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基层,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注民众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04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直接介入并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教育的文章,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各类分析、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文章不断涌现,各种进行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这是前所未有的。接着在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建议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一建议得到了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大学语文重要性的共识、大学语文课程受到高度关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从很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大学语文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仍在削弱,有些学校干脆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管理者们态度冷淡,认识不到这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教改热情空前高涨的同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如何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初,部分高校就已经开设,后来一些高职院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效能亟需反思。不可否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大学阶段,尤其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是偏重工具性,还是偏重人文性,抑或是两者并重,这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初衷主要是为那些上了大学而语文基础又较差的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20.
焦玲玲 《时代教育》2012,(21):236-237
一直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开发设计都是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基于此,本文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CBL教育理念对该课程进行设计,希望能真正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