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性别倾斜政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倾斜是为了达到实质性别平等而对国家政策的调适措施,恰当的性别倾斜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性别和谐。性别倾斜政策是我国推进性别平等基本国策、实现性别和谐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客观地评价和分析性别倾斜政策,理性地解读性别平等与性别和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性别和谐是一种人性复归的性别生态和性别力量,构成了和谐社会合乎生态的性别基础,是社会性别视角下性别关系的理想境界。高校德育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对待性别差异的问题上遇到了性别平等的困境,构建高校德育的性别和谐主要应从建构德育的女性话语体系和将关怀伦理纳入德育这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性别与性别平等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性别不平等与贫困、促进性别平等与实现千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性别平等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当前经济危机情况下,应该提高性别意识,推动性别平等,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理论强调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的社会差异,追寻所谓的动态的性别公正.动态的性别公正在实践中的应用即社会性别主流化,探讨性别平等的具体的实施战略,在实践中必须把社会性别纳入到决策的主流中.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妇女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加快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性别不均衡体现在层次、类型、学校和专业四个方面,并且,层次越高,这种不均衡就越严重。这种不均衡性别分布结构的出现不仅是受教育者个体自为的结果也是他为因素所致。要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性别和谐应从更新女性性别角色定位入手,但更主要的是社会环境的营造。以课程知识的调整来实现高教资源分配中的性别和谐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8.
性别和谐的愿望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性别和谐与传统社会的性别和谐有着实质性区别。现代意义的性别和谐,是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两性相互平等、共同发展的内外一致的和谐。它表现为双方在价值观念、社会地位、主体人格、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和谐状态。当今社会,两性关系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需要我们在考察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寻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基本路径,并由此建立起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两性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其在跨性别交际中形成的话语权势,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改善两性话语权势现象,推动跨性别交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性别文化是以性别平等为前提,表现为男女两性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性别文化,它有利于两性平等、公正、和谐的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与两性关系密切相关,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分析蓝靛瑶地区特殊的婚姻形态——入赘婚的特点、形成原因,发现它是一种两性与家庭都和谐发展的婚姻形态,属于和谐性别文化的范畴,基于此,笔者站在民族地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性别文化的几个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性别语言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其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和对跨性别交际的影响。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在交际中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敏感性,避免两性在跨性别交际中产生误解,推动两性交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手机短信的语篇分析,探讨了性别语篇差异的表现以及性别语篇差异形成的原因,并阐述了跨性别交际失误的具体特征.目的是使语言学习者正确认识性别语篇差异,避免跨性别交际所造成的失误,从而达到交际的和谐与融洽.  相似文献   

13.
男女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消除课程和教学中的性别不公平是实现男女教育平等的重要标准。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其高度浓缩的主流社会性别文化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倾向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性别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性别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的性别文化发展情况是已经具有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但是,仍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模糊性和刻板印象。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和谐的性别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性别和谐是性别关系平等、互补与合作,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平等、公正、和谐的性别环境。然而数千年来,由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汉语中存在一些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语言。我们尝试从造字、构词、语义等方面分析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成因分析,希望对我们了解并最终消除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逐步实现性别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是指在中小学校园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关于性别的文化观念及其相关规范。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存在着校园文化建设去性别化、校园文化活动隐性歧视化、教师性别文化男尊女卑世俗化、学生性别文化女强男弱逆转化、人际交往男女有别差异化等现象。纠结的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不仅给教师职业发展带来性别差异,更给学生性别成长造成深刻而无形的影响。关注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创建性别和谐校园,应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为个体发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得性别议题这一私领域问题走向公共话语空间,为推动两性平等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在更为自由、个性的自媒体环境中,网络性别言说的碰撞更为激烈,甚至出现意见分化与割裂,而且在“流量为王”的商业利益裹挟下出现娱乐化和低俗化的情形。这些言说和碰撞背后既反映了大众的性别观念,也反映出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女性主义思潮在消除隔阂、增进和谐、推动两性平等方面的引导与努力,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导先进性别文化传播,以主流权威引导和整合网络分歧,在线上线下的互动中塑造两性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理性发展的战略基础。我国现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性别意识还相对薄弱。从决策者的观念到现行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与科学发展现有一定的距离。性别平等对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要走出以下思想认识误区:一是认为经济发展了女性就自然发展了;二是以所谓的“性别和谐”来取代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9.
1995年,联合国在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上,提出了"社会性别意识"的概念,即运用性别分析的视角去发现社会中不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本文主要通过探析男女平等口号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背景、性别平等以及性别公正的话语背景,认为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的话语转向,正是人们性别意识提升的结果。笔者认为,随着人们社会性别意识观不断被强化,这种话语转向过程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拔,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