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了解学情,透彻地读懂学生,无疑是教师教学的基点和核心。本期共同关注的主题是“教师如何读懂学生”。下面一组文章试图以教学流程为线索,从课前、课堂现场和课后三个方面来谈怎么了解学情、读懂学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
备课中对于备大纲、备教材 ,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 ,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 ,正确分析教材中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备学生 ,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备课效果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浅谈备课中该如何备学生。1 备学生的知识基础由于生命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在教材中某一新知识的出现 ,必定是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例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学生…  相似文献   

3.
读懂学生的关键是要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只有找准了学生“学”的现实起点,才能正确判断出教师“教”的实际起点。找准教学起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握方法,在教学研究时一般采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访谈、问卷和上准备课等形式,因为调研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学生的现实起点,所以可以更有效地在学生的现实起点上进行教学预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决策、组织与实施都建立在教师对学情认知的基础之上,而教师对学情认知的理念与水平决定了教学的走向与质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课前""课中"与"课后",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读懂"学生,更要"厚读"学生,真正做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选择教学的起点,合理地作出教学决策,正确地把握教学走向。  相似文献   

5.
做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在习题的练习中如何打破“做习题——对答案”的怪圈,而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手段,教师在习题的讲解前应该有四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析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思维素材与学生思维状况的结合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引导、展开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陈华忠 《教书育人》2013,(17):20-21
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拓展伸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这就是备课中的"四备"。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计划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单篇文章的教学是组成单元的部件,而一节节课却是构成单元的细胞,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单位。因此,备课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而单元是由不同类型的课组成的。不同的课的目的、功能、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必须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有条件的老师可读读《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会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拓展伸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这就是备课中的“四备”。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就要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作文教学中各学段的要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从学段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确立适合各学段标准的四个教学依据,即依标定教、依生定教、依需定案、依时定案,并把这四个依据作为作文教学的一把标尺,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以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就要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作文教学中各学段的要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从学段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确立适合各学段标准的四个教学依据,即依标定教、依生定教、依需定案、依时定案,并把这四个依据作为作文教学的一把标尺,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以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比较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学生认知上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加以澄清,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寻找问题答案.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般来讲小学生的美术作业通常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会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年级的提高,课务的繁重,升学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兴趣你会发现它的珍贵。这就造成了高年级学生在完成绘画作业时出现拖拉或者是直接不完成的现象。而在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我们开始不断调整和纠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过程,我们开始逐渐着力于学习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化线性预设为板块式设计线性的预设类似于一条绳索单向向前滚动的设计预案。这样的预设教案教学目标不能变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结果可以预见。线性设计的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滴水不漏,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化线性预设为板块式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备学生"是由来已久的备课准则,但是,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备课现状,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却被一些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下面笔者罗列几个"备学生"中的不等式,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读懂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细心地去关注每个学生内心的微妙情感,读懂他们的心理需求。学生需要表扬和赞美,需要尊重,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正确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达成心愿。  相似文献   

18.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而应该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储备、认知习惯等开始进行课前预设。  相似文献   

19.
正优秀教师都具有两种非常关键的智慧,即解读教材的智慧和解读学生的智慧。毫无疑问,解读学生的智慧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读懂孩子的认知起点,理解宽容作为一名自认为还是很有爱心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孩子我读到了吗?读懂了吗?不禁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两则故事:故事一:一元钱在儿子两岁半时带他到公园玩,儿子说:"妈妈,我想吃虾条。"为了从小锻炼他的胆量和勇气,我便说:"你去问问多少钱一袋?"一会儿他高兴地跑回来  相似文献   

20.
“读”占鳌头是现在语文课堂的流行语。指导学生边读边悟,层层深入,既能读懂课文,又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究竟怎样实现有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就以我执教的《我为你骄傲》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