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泥鸿爪斯诺可和我不同。他的写作在这段时期并没有荒废,因为他总能全神贯注、倾注全副精力在一件事情上面。每天清晨他都伏案写作。接电话、读报纸或是其它一切使他分心的事,他都一概不做。可是从一九三八到一九三九年间,他的写作也中断了。当时,他只给报馆干干工作,同时着手拯救中国工业合作社,那是我们俩和路易·艾黎于一九三八年初创办的事业。从一九三七年一直到一九四○年,斯诺连一本书也没有写,因为那段时期他不得不跑到菲律宾的碧瑶,集中全力忙工业合作社的事。记得当时为了这事我曾对斯诺大发雷霆,他怕了,不敢再给我火上浇油。直到我们离婚以前,他多次对我说过:“我想到的只是你的赞成。”我愿意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社会活动和研究工作,一心只想让斯诺专心写书,以他的书影响和感染世人。我从来不许他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委员会的工作,生怕浪费他的时间,损毁他撰写佳作的才智。我只愿他的名字出现在作品上面,以此作出贡献。斯诺也不喜欢委员会(斯  相似文献   

2.
海伦·福斯特·斯诺常常以书信的形式,来发表著作。这是她给本刊记者白夜的另一封信。因篇幅较长,特分期刊载。  相似文献   

3.
本刊曾在1979年第7期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为题,刊登过斯诺1937午2月6日写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先生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斯诺提到他从陕北回来后,收到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李迪俊先生给他的一封信。他就此给李回了一信,阐述了自己去陕北采访红军的动机,并将复信抄本作为附件,一并寄给了约翰逊。最近,中国三S研究会刘力群同志从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资料中心,发现了斯诺1937年2月4日写给李迪俊的回信。这封信与斯诺写给约翰逊大使的信在许多方面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姐妹篇,不失为研究斯诺的一份珍贵资料。现在,本刊特请刘力群同志将此信译出,并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续)》为题发表。在斯诺先生不朽之作《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纪念之际(《西行漫记》英文版于1937年10月首次在英国出版),希望这份资料对广大读者进一步探究斯诺访问陕北的动机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刊曾在1979年第7期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为题,刊登过斯诺1937年2月6日写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先生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斯诺提到他从陕北回来后,收到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李迪俊先生给他的一封信。他就此给李回了一信,阐述了自己去陕北采访红军的动机,并将复信抄本作为附件,一并寄给了约翰逊。最近,中国三 S 研究会刘力群同志从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资料中心,发现了斯诺1937年2月4日写给李迪俊的回信。这封信与斯诺写给约翰逊大使的信在许多方面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姐妹篇,不失为研究斯诺的一份珍贵资料。现在,本刊特请刘力群同志将此信译出,并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续)》为题发表。在斯诺先生不朽之作《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纪念之际(《西行漫记》英文版于1937年10月首次在英国出版),希望这份资料对广大读者进一步探究斯诺访问陕北的动机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享有世界盛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二十三岁时来到中国,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呆六个星期,结果却呆了十三年。他做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直到五十年代初,大致也有二十三年。在二次大战期间,他成了报道中国、苏联和印度问题的世界有名的记者。他的  相似文献   

6.
二、确定征文主题的技巧主题,是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主题思想如何,是衡量一篇征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主题确定后,文章的结构和材料才能随之而定。因此,要进行征文的写作,核心问题是确定征文的写作主题。怎样才能快捷发现并确定征文的写作主题呢?(一)处处留心,及时获取征文信息射击需要有靶子,写征文需要有目标。确定征文主题首先从寻找目标开始,这个目标就是举办征文的信息,否则,一味无的放矢是很难奏效的。一是眼睛注意看。平时阅读报刊时,要做有心人,不仅要看到,而且要注意到,不漏过刊有举办征文信息的报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对写作问题也发表过不少有益的见解。他们受着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对于我们所讨论的写作理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写作方法问题,很难给多大帮助。我们现在介绍一点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了解一点历史情况。韩愈是唐代古文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学道重于学文的人。他在《答李翊书》中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不是圣贤的书不敢读,不是圣贤的思想不敢有。“唯陈言之务去”。陈词滥调,流俗之见,一概不人文章。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最好时代。中国文学虽不至于像前不久某位文学评论家所说的中国文学世界一流远超西方,但文学的多元化,的确描绘出了一个自由、开放、广阔的文学图景,当文学剥离掉本不属于它的沉重之后,才会呈现出它灵动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四) 二十年代,我国许多革命前辈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路,并从此投身革命。我奉派到巴黎当记者之后,首先想做的工作之一,就是采写一篇关于周恩来同志过去在法国的斗争和生活的通讯。不过,年代相隔久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该从何着手呢? 幸而不久之前发现了周恩来同志当年在巴黎居住过的一所小旅馆。这个低矮的三层楼旅店座落在巴黎市南部第十三区意大利广场旁边的戈德弗鲁瓦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在青蒲角采访一个叫刁焕秀的女人:她含辛茹苦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自己却患丁癌症。采访完家人,我提出跟她本人再谈谈,家人说:“她已不能说话了。”我迟疑一会,走进房间里去。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她伸出枯瘦的手,在床头摸什么,摸出两块带“喜”字的糖,高举起给我。 两块糖包含多么深邃、丰富的内容,我敢说,就是作家写小说,也编不出这样的情节。 我写过一篇现场短新闻,题目叫《种菇船下江  相似文献   

11.
(三) 概念赘余概念赘余系指在写作中使用了在内涵或外延上发生重复或包容的概念,显得多余。此类语病多系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不明确而造成的,如“第一篇处女作”,“出乎意料之外”、“悬殊相差很大”,等等。也有为了强调某个问题,但对词性或分寸把握不稳,反而留下了斧凿痕迹。例如:  相似文献   

12.
四、重思辨轻操作思想性是文章的生命。但是如果没有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再好的思想也进入不了决策。学术研究不与决策挂钩,就失去了导向性。80年代中期的研究热潮中,学术成果影响决策十分明显,大量成果进入决策层,使学术研究有“轰动效应”。而目前,学术研究缺乏这种效应,不少学术成果与决策分离。当前,重大问题多,学术思想活跃,但问题是学术成果难进决策层,咨询意见难以被采纳。原因在于,我们有些同志的学术观念与部队建设的实际进程有隔膜感,研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差。企业界有一句话:“想方设法让商品进入市场。”学术成果也…  相似文献   

13.
既然提倡写工作经验总结,就需要对工作经验总结这种文章形式,有一个恰当的认识。记得50年代初期,一位负责同志批评《人民日报》,说报上的文章都是工作总结,看这样的文章,很倒霉。这个批评是对的。因为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有些文章确实写得不好。但是,这并不是工作经验总结这种文章形式的罪过,而是一些作者写得不好,只是罗列现象,枯燥十瘪,把它弄成了一种死板的格式。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编选了三卷本《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4.
一、活字本的鉴定: 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毕升创制泥活字的记载。元代王桢用木活字排印成功《旌德县志》,明代又出现了铜活字。这些都说明了用活字排印图籍,跟雕镌书版刷印图籍一样,都为我国人民首创。活字排印,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还是木活字,虽然其制作活字的原料、方法不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国结缘,是从四十六年前,即1942年开始的。那一年,我从东京旧制中学(府立第八中学,现都立小山台高校)毕业,作为东京府公费留学生,被派往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学习。从那时起近半个世纪以来,我时刻注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牵动着我的心。东亚同文书院是1901年以东亚同文会(会长是近卫笃磨)为基础创立的,1939年升格为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要选这个专题选择这一专题进行研究,是由知友王君提问而引起的。事情发生于1928年初,有一天王君找我,手里拿着一个纸条,同时恳切地问我道;“老友!你知道这句东西在《论语》里哪篇吗?”  相似文献   

17.
一、向科学进军,为培养干部1956年7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有力武器,必须动员和发挥一切力量,共同努力使科学进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决定要办一期全国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1957年3月15日,这个进修班在南京开学了。这是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图书馆、江苏省文化局和南京图书馆等六单位联合主办的。参加进修的学员共78人,来自全国各省市45个公共图书馆,绝大部分都是水平较高,经验较多的干部。  相似文献   

18.
19.
副题──也叫子题,下辅题。它排在主题之后,用以补充主题之不足。它常用于补充交待新闻的次重要事实;说明主题的依据、结果和重要的新闻要素,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在多行标题中,它与肩题的分工一般为:肩题主虚,副题主实,而且内容较多,比较具体,文字一般要长于肩题和主题,有时根据需要可做成多行副题,或组成多达三四行的“副题组”。从上述简要分析中可以看出,虽说肩题和副题都同属于主题的辅题,但它们与主题的关系是不同的:肩题与主题多为因果关系,肩题是因(说明来源、起因、缘故等等),主题为果。所以肩题可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作家,对待生活的态度要与常人有较大的不同,应该更加热情,更加理性,更具洞察力。 “文革”中,我写作发表了唯一的一篇小说《梅花山歌》(载《北京新文艺》试刊第一期)。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来自我下放钢铁厂劳动期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工厂运输连(当时工厂改为军队编,制,车间称连,工段称排,小组称班涟长和副连长同驾一车去内蒙古运送钢铸件,在返回的下山路上,突然刹车失灵。车子失控,飞也般向山下狂奔,陷入了可能车毁人亡的险境。当时连长在开车,副连长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这时,富有驾驶经验的连长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