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有的青年作者来信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的散文,“多是身边琐事,不是写邻居便是写家庭,读起来很有雷同之感,这是不是作者的视野太窄了一些?像我们学习写作的青年,应该多读哪类散文为好?”我想了想,的确是这样,不少散文是雷同的,不仅仅是题材雷同,就散文中的某些情节与所发抒的感怀也有雷同之处。就我读过的散文中,觉得雷同的有这样一些: 想起了我小时候和三姑一块在田野上追兔子,割羊草,可是现在她忽然是一位有孩子的母亲了……(通过儿时的回忆写自己感叹的散文,比较常见,可说是大同小异); 说起过生日我就忘不了在二姨家那天,玩得好极啦……(也是通过回忆写童年乐趣的散文,也比较  相似文献   

2.
李频  袁亮 《出版史料》2011,(1):47-52
李频致袁亮①(2008年2月28日) 袁亮先生: 您好。2月23日赐复拜读。很感谢。 复印的长沙会议第5期简报很珍贵。我再慢慢消化。另《出版工作》1980年第1期的复印件也收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编辑同志。您们好! 贵刊创刊后,令人耳目一新。每期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从扉页看到封底,字字、图图必看。在1987年第11期上,黎信同志写了一篇《淡化宣传的若干断想》,对于我们如何改进宣传手法,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令人佩报,引人思索。这里我不想就此谈什么感想,只想就一个小问题请教:文章的末尾部分,有这么一句话:“应当承认,这种手法其实就是西方记者一直使用的‘你导语’手法,也就是‘把官方公报中与群众生活、福利等等直接有关的内容提炼出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本质真实”论的通信周胜林打开1996年第1期《新闻界》杂志,看到何光关于对新闻“本质真实论”再质疑的文章,还有喻权域《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一文中有个小标题:《对“本质真实论”的批评可以休矣》,感到很有兴趣。15年前的这场争论竟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同志: 《关于再版书的序、跋、说明》收到了,《出版工作》准备采用(按:已载《出版工作》一九八○年第二期)。但其中有一句“看过‘出版说明’的人可多了去了”,好象有些别扭,末尾的“去了”二字是否误笔,可否将其删掉! 未敢擅改,特此请教。  相似文献   

6.
关于“编辑学”国际用语定名问题的通信编者按:“编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及这一学科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的中国,以后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作为一种科学的命名需要有它的国际用语(主要是英语),这方面,中国的编辑学研究者们也作了努力。从这些年来见诸于会议、...  相似文献   

7.
8.
9.
1928年12月25日,上海《新闻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州号冲雪到天津》的航空通信,这是我国报纸上最早出现的航空通信."广州号"飞机,是从广东的珠江口起飞的,路途中经过汉口、南京、北京、沈阳、天津,最后到达上海.驾驶这驾飞机的,是广东航空处处长张惠长,这是他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远航.这篇航空通信,就是他从天津携来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世伟同志:今次到沪,蒙你鼎助,顺利拜见了胡道静先生,十分感谢。找胡先生的一个具体目的,是征集王重民先生遗墨(尺犊),可惜皆毁于十年浩劫。我此行带去的一个话题未及细谈,拟借贵刊版面罗嗦一番,亦可公诸同好。今年一月三日适逢王重民先生诞辰(冥寿九十五),北大系里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聚会,到会的有周文骏、朱天俊、吴慰慈、辛希孟、王锦贵、鲍世钧(王先生唯一的硕士生)等他的学生们,王先生的长子王化  相似文献   

12.
志荣编辑:你好!想与你谈谈心。主要想围绕军报的《焦点报道》专栏说一说。虽然我在此栏中仅发过一篇稿件。但我对该栏以及深度报道的思考已有较长时间,说得不妥的地方,请你指正。我给这个专栏写稿基于三条理由。一是该栏用稿程序不复杂。说它不复杂至少包括这么几层意思:稿件要闯的关少,编辑用关系稿少,编辑在用稿时的主观因素少。闯关多与稿件质量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相反人为的障碍使稿件变得复杂化,它与中国公文要盖一串图章没什么本质区别,而地方改革正在铲除这种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温床。至于关系稿,我首先持理解态度…  相似文献   

13.
洪慧敏 《新闻实践》2010,(11):31-32
记者跑线通常有“冷线”和“热线”之分,科技、农业、林业等行业在都市类媒体里常常属于冷线,不要说发布的信息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一年到头新闻发布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比较难出读者爱看的稿子,记者的工作业绩也出不来。怎么来解决出稿难问题?在采访实践中,笔者琢磨出了新闻挖掘的“交集法”和“延展法”。  相似文献   

14.
郝欣 《编辑学报》2008,20(2):146
问在标注论文作者中的联系人时,用“通信作者”还是“通讯作者”?答用“通信作者”。《通信科学技术名词》中,词条“通信”的释义是:“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送。曾称‘通讯’。”《现代汉语词典(第声版)》中“通信”的释义是:“①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等……②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旧称通讯。”可见,原来使用的“通讯处”“通讯作者”等,现在都应统一为“通信处”“通信作者”等。  相似文献   

15.
顾随先生深得中国古典文化精髓。他要将此法传下来。他深知,这法不是一个死的东西,而是变化的:天下无打印文章,一个题目写出后,其间变化开合真是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文本无法,文成而法立。  相似文献   

16.
这里,在性别上加引号是要说明,性别是被当作一个基本范畴来看待的。在敏感上加引号是要通过一种联想来突出性别的概念。过去不是爱说“阶级敏感”吗?凡事一旦归结到“阶级”。就算说到根儿上了。遇事能很快嗅出其“阶级性”的那种特殊能力被誉为“阶级敏感”。为学习从“性别”角度看问题,培养自己的“性别敏感”,我在这里特用“阶级敏感”的联想,以加深印象。“阶级敏感”的日子谁能忘记。  相似文献   

17.
曲径,指弯曲的小路;通幽,指通向幽静深邃的去处。古代学者对“曲径通幽”的妙处颇有见地。如唐代学者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清代学者俞樾,也曾在《曲园楹联》中抒发感慨:“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可见,这“花木深”、“无俗情”的奇景,只有不畏“曲径”跋涉,矢志“通幽”的人,才可能观赏得到,领略得到。艺术创作强调的含蓄表现手法,如果形象一点  相似文献   

18.
××同志: 我从事出版工作差几个月就整整四十年了,学做编辑工作是在解放以后,也有三十年了。说不上有什么经验,感受倒是不少的。过去从没有想到要说点或写点什么,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说和写的。经此十年浩劫,眼见“四人帮”对出版事业的破坏,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当然,“四人帮”早被砸碎了,还公开  相似文献   

19.
编者致作者梁斌同志: 《红旗谱》上部25万字,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在把意见写在下面: 这部小说,从上部25万字可看出,是一部规模较大,篇幅较长的小说。作品意图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反映1927—1937年前后冀中地区的斗争,反映当地农民、游击队、学生怎样在党的领导下,觉醒起来,投入斗争,并获得胜利。作品中写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反割头税斗争,高(阳)蠡(县)游击战争,保定二师的学生斗争等。作品中也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新闻知识》1986年第12期刊载了两篇文章,均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给文章下的定义。其一是岳鸣的《毛泽东同志论文章原理》(见第4页),其二是姚文华的《评论要素与写作程序》(见20页)。此外,我在由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文章原理初探》第4页上也见到上述说法。可是,我认真查阅了三遍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