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编辑的主体意识 ,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为人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意识。每一本优秀的畅销书 ,每一期精美的期刊 ,都蕴含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发挥 ,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 ,那么他所编辑的出版物就没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不被人们欣赏和认可。但是我们所强调的编辑的主体意识并不是编辑的主观臆断 ,自作主张 ,想编什么就编什么 ,也不是读者爱读什么就出什么 ,而是指编辑不为名利潜心于积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自觉的、使编辑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编辑的主体意识从内在本质上看是文化本体的…  相似文献   

2.
傅建平 《新闻窗》2012,(5):26-28
一幅新闻照片,无论什么题材、是何主题,新闻照片上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体,没有主体,也就失去新闻照片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论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目的在于强化对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本文从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究竟管什么、谁来管、为什么管、如何来管、宏观管理主体的职责是什么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什么是审美主体以及图书馆工作主体的素质要求,阐述了图书馆工作者如何通过自身的工作给读者一个能引起美感的对象,并力求使审美主体、客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电视说到底就是一个拍什么和怎样拍的问题。拍什么?实际就是你拍摄的主体是什么。怎样拍摄?就是你的主观能动性。简单地说,就是1+1。第一个1,就是你要反映的主体。第二个1,就在于你自己。对于第一个1,就是你的选择问题,要抓住深刻的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新闻主体。第二个1则就是你自己。你的发现、你的角度、你的剪裁,总的来说就是你的水平。我们当然强调电视作品报道的主体,主体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主观能动性。所以才出现一些争新闻的倾向,一个新闻事件发生,能去十几台摄像机,而报道的内容又都大同小异。正因为缺乏主观创造性,才会出现那种到…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写的是采编人员需要有“三体”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立体意识。一孔之见,很不成熟,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教。关于主体意识要有主体意识,就是时时刻刻都要想一想我们报道的主体是什么。这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社会主义的报纸,报道的主体理应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林卫 《新闻界》2012,(3):20-22
财经工作报道能不能嬗变成财经新闻报道?如果可以,应当坚持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方法、有什么规律可循?本文从主角与主体、程序与流程、单向与多向、拼搏与博弈、利害与利益、规则与规律等七个维度阐释了财经工作报道嬗变为财经新闻报道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发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心 《编辑之友》2002,(1):35-36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的标志.作家有作家的主体意识,批评家有批评家的主体意识,读者有读者的主体意识,编辑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主体意识.那么,什么是编辑的主体意识?我认为编辑的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本真文化的意识.所谓本真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具有本质意义的人的优质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刘运波 《大观周刊》2012,(20):196-19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怎样转换?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不少教师甚至以为在课堂中过多地介入。就有“干预”之嫌,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产生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思考的产品,它的产生是记者主体和客观事件融合的产物,是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过程.美国新闻学家普利策用“;瞭望哨”一词,形象贴切地表述了记者主体意识的概念.在人民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单一的记录式新闻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现实要求记者超越生活,站在更高的层次,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1.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江冀凤 《新闻前哨》2009,(11):45-46
一、什么是置入性营销活动 置入性营销(也称“隐性广告”、“植入式营销”)活动是指一个营销主体借助另一个营销主体的活动达成自己的宣传目的。目前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惯用的一种营销宣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沧海一粟:档案行政执法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对其解读或理解也常说常新。比如,"法"的具体内涵或内容是什么、"档案"的具体内涵或内容是什么、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谁、如何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等等。刘子芳:档案行政执法中的"法",我认为,就是指档案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广播虽然赢得了听众,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有必要找出新的对策,使刚刚振兴起来的广播势头继续保持、发展下去。一、节目结构调整要突出广播主体新闻是广播的主体。不论怎么改革和设置什么栏目,都不能忽视新闻这个主体。尤其在当前,人们对走向市场经济的新闻更加关注,希望传播信息最快的电台多提供受众需要的“时代新闻”。因此,广播  相似文献   

15.
陈兵 《当代传播》2012,(5):10-12
媒体执政是执政主体对执政客体以媒体手段进行执政的方式,可以推进民主政治,保障公众权益;强化权力监督,减少过激行为;提高政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政府、社会公共事务与公众、媒体分别作为媒体执政主体、客体与手段,回答了"谁在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图书编辑学研讨会”。笔者提交研讨会的论文,题曰《什么不是和什么是编辑规律》,具体提出了编辑三规律:质量与效益同步规律,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互济规律;主体客体矛盾统一规律。那篇论文后来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前景呢?在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者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不论是在以交待地理位置、环境特色为主的远景、全景镜头中,还是在以人物交流、动作表情等为主的中景、近景镜头中,前景都能够在画面中展示其特殊的作用。 一、前景可以帮助主体直接表  相似文献   

18.
黄鹤 《青年记者》2009,(12):38-39
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主体取舍新闻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是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操作中的变化和细化,具体表现为在新闻传播中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和报道重点是什么及其基本倾向。近年来,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副刊专栏在市民生活类报纸上遍地开花,受到读者的大力追捧,新闻学术界对此类文体和价值取向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生存危机的出现和加重直接推动着图书馆界对图书馆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图书馆评估是一项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以及评估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复杂活动。评估主体决定着评估活动要由谁主导的问题,评估对象决定着评估活动要对什么进行评估的问题,评估内容决定着评估主体要对评估对象进行何种评估的问题,评估手段决定着评估活动具体如何实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主体永远受制约于客体记者们在报道事实的时候,并不是不加选择的。报什么,不报什么,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从略,安排在头条,还是放在末尾,全都取决于主观判断。任何一篇报道,都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记者本人的个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