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中文系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同的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残酷的封建剥削迫使秦末农民大起义。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秦王朝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一方面镇压奴隶主复辟势力,另一方面残酷剥  相似文献   

2.
从黄巢家庭出身、起义前职业看,这个农民起义领袖是特殊的农村游商,为地主阶级下层成员;黄巢起义前、起义中的作为表明,他主要是为自己政治报复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代表的是地主阶段下层,即中小商人、地主的利益,这种奋斗行为与起义农民奋斗目标有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前期,也就是《红楼梦》的成书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奴役和剥削农民的基础。广大农民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处于极端贫困和痛苦的境地,除了反抗斗争,别无出路。广大农村是当时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当时,明末农民大起义已被镇压下去,而新的农民大起义尚未到来,农村的阶级斗争形式首先表现在,广大农民为反对封建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进行的抗租、反夺佃的斗争;同时还表现在以贫雇农民为主体的为反对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而举行的抗粮、抗差、反苛捐杂税等斗争。这些斗争形式,过去的封建王朝虽然也发生过,但是在清初,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的重要一章。在这一章中,秦末、唐末、明末三次农民大起义又是重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熟悉这三次起义的基本情况,了解起义农民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史绩,我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比较三次大起义的原因 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共同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三次大起义发生在三个前后不同的封建朝代,各有它具体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苛刻的刑罚。导火线是他们在被迫赴边境服役的途中,因遇雨误期,触犯了地主贵族的刑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陈胜、吴广这两位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毅然在大泽乡举行起义,以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曾经掀起过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来反对黑暗的封建统治,反对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历经东汉末黄巾起义,隋末王薄、窦建德起义,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方腊起义,南宋初钟相杨幺起义,元末韩山童起义,明中叶邓茂七起义,直至明李自成起义,在起义发生前后,都曾提出起义的口号或号召,以发动农民群众。这里想就一些重要的起义口号或号召略作分析,揭示出农民革命战争反对封建制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陈涉起义》是我区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的课文。它节选自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题目是节选者所加。 陈涉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它在打击地主阶级统治的同时,横扫了奴隶主复辟势力,以自己可歌可泣的英雄行动,有力地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对农民起义高度评价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7.
《水浒》中的宋江,是农民起义的英雄,还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是造反派还是投降派,这是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可不辩论清楚。宋江“自幼学儒,曾攻经史”,满脑子“替天行道”,惧怕农民起义,诬蔑农民起义军的造反行动是犯了“迷天大罪”。在他混入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以后,极力鼓吹投降,张口“今皇上至圣至明”,闭口“只愿早早招安”,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宋江是个无耻的投降派,是大宋皇帝的忠实走狗和保镖。起义,用暴力推翻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是被压迫人民求得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  相似文献   

8.
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明王朝,是新的汉族地主阶级政权;这个政权的总代表人物,是农民起义中转化为封建帝王的朱元璋。组成新政权的人物,有开始就跟朱元璋南征北战的一批农民出身的原红巾军将官,也有相当数量归附的地主武装头目,更有一大批应举而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至清王朝覆亡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分裂与统一,战乱与繁荣凝铸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封建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同封建农民起义或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诸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大起义、隋末瓦岗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起义、元末红巾大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以及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农民斗争.农民斗争对当时的封建统治予以不同程度的打击,动摇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八大特点看祖国无比可爱(下)邹光忠五、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农民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政治统治,举行了大小数百次的起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都为世界历史所仅见。其中陈胜(?——前208)、吴广(?——前208)领导...  相似文献   

11.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西汉中期(前221—前49)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公元前二○九年七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农民大起义,秦王朝终于被推翻了。原来的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凭借着农民战争创造的历史条件、依靠起义农民的革命威力,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12.
陈胜、吴广发动和领导的反秦大起义,首开我国农民起义的历史先河,然而在它的行进过程中,领导权却被地主贵族所篡夺,从而由反对秦王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统治,演变为地主贵族复辟的工具。由于性质的改变,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是直接引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若从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来看,它正是这两个对立的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是人数最为众多,力量最为雄厚的阶级。千百万农民英雄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开拓着历史  相似文献   

13.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主题。原因是《水浒传》没有写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作者是市井中人,不熟悉农村,农民生活;水浒故事在长期流传中被市民化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梁山起义队伍的军事活动不具备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官渡之战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的一次战争。东汉末年,爆发了以黄巾军为主力的农民大起义。地主阶级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农民大起义。在镇压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地大官僚、大军阀为了割据称雄,连年混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贫困不堪。许多中、小地主也逐渐破产。  相似文献   

15.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是封建社会最尖锐、最激烈的历史冲突,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国内战争,其根源、特点、影响都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社会根本矛盾中去考察和挖掘。因此,研究农民的反封建史就必要具体考察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史、阶级结构史、政权政策史,  相似文献   

16.
《水浒》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只在于它选取什么题材做为描写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以什么样的立场、态度来描写,看它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三)奴隶们的反抗斗争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压迫和剥削,必然激起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反抗。由于阶级的局限,曹雪芹不可能正面描写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我们透过,《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级斗争形势的。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  相似文献   

18.
明英宗正统(公元1442年——1450年)间,浙江处州(今丽水地区)爆发了由叶宗留、陶得二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以浙江处州为中心,延及浙、赣、闽三省,斗争时间达九年之久。起义军流动作战,抗宫军,攻城邑,打击和削弱了明王朝的地方政权,冲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显示了处州农民敢于反抗和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次农民起义发生在明朝建立后仅八十来年,了解它,对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轰轰烈烈的梁山农民革命事业被钻进革命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宋江及其一伙搞垮了。尽管宋江所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在梁山起义军中占了统治地位,但这条路线自始至终遭到坚持农民革命立场的李逵等农民英雄的抵制和反对。我们分析李逵革命派与宋江投降派之间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可以认清投降派宋江的真面目,认识到以李逵为代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光武帝刘秀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是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他的一生事业,始于参加西汉末反王莽的农民起义,立下大功;继而消除割据,统一全国;君临天下后,不骄不怠,将巩固统治的基础建立在与民休息,让人民安居乐业上面,成就中兴大业。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时代的佼佼者,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