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刊发的《“学长式教学”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概要》,使我们对“学长式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感到,“学长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研究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中心,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单纯的认知体。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学会”而变为主动地追求“会学”,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学长式教学”这种以教材为教学媒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  相似文献   

2.
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互动—发生式”教学,就是基于这一目标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泛化的教学模式。“互动—发生式”教学以“互动”和“发生”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和认知的自我建构,提出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及时检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并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应国强 《生物学教学》2005,30(11):13-14
1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引导发现式”计算机辅助教学 1.1主要特点“引导发现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采用认知理论中“同化”或“顺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人到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同时,掌握认知策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和科学态度。而CAI课件(教师)的引导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前导兴趣,学中导思路,学后导结论。  相似文献   

4.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有效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让学生动态真实地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认知活动“动态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具有以下四个“发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文先导式”教学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感动,使得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启动学生识字、阅读、表达的需求。情动于衷而成于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是“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一个基本支撑点。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眼前的“春雨”似乎活化了,伴以音乐、教师话语的渲染和抒发,学生诉求言语表达的主动性强烈地凸现出来,一句句稚嫩而鲜活的话语便生成了。  相似文献   

6.
问题式教学作为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知|只的认识和升华,最终形成历史规律性认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恰到好处地选择和没置问点,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变式,就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所提供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有多种形式,如“形式变式”、“内容变式”、“方法变式”等。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途径。变式教学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变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的认知过程,因此,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是“三基”教学、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一、变式教学的理论指导皮亚杰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陈力 《当代教育论坛》2006,(14):115-116
"发生式"教学就是指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地展现学生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从而促使建构学习自然"发生".下面以数学课为例,介绍一些采用"发生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抛锚式”教学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下面本人就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开展“抛锚式”教学的实践,去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课堂里,学生横成行,竖成列,教师站在讲台上面,掌管“分果”大权,精疲力竭地进行“填鸭子”式教学。正所谓,“排排坐,分果果,好的饱,差的饿”。这种单向的传授方式,一味追求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是不能发挥认知水平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强烈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鼓舞学生主观能动地思维,自觉积极地参与。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惊奇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案例1、在教学对数的计算时,可创设如下惊奇式教学情…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数学认知的“发生”和“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使数学教学有效,教师首先要遵循这些规律,使教学流程的推进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如何才能达到合拍共振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以为,用心捕捉每个教学流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发生点”,并着力将这些核心点做深做透,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2,(10):33-33
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较佳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实施“探索式教学”呢?一、情境设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是他们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靠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并巧妙地创设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探索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从学校到广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要用15小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常规教学班的学生大都是按录取分数进来的,但由于学生客观存在的那种认知程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差异,加上现行的“大班化”和“千篇一律式”的教学,以及教师“单向的强加式”教学,难免要造成教学“走过场”、“夹生饭”的现象,人们一贯倡导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始终有首无位留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要使数学教学富有成效,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规律,使教学流程的推进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合拍共振呢?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知识发生和形成的“生长点”,因此,数学教师要找准每个流程中起核心作用的“生长点”,将这些核心点做深、做透,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三桥式”认知方式,并运用于数学教学实践.经过二年多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三桥式”认知方式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深化实验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实施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的程序为:引入——→讨论——→争论——→结论——→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应用一、“引入”——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引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应着力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起来,教师应注意创设以下五种情境:浓郁…  相似文献   

18.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视角出发,对问题式教学对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的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就是借鉴科学发明的思想方法和物理问题的编拟方法,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林芳芳 《江西教育》2023,(19):78-79
把数学图式灵活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图式学习模式。数学图式既有形象化的一面,也有抽象化的一面,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感知图式”,为儿童迁移学习打下基础;引入“操作图式”,促进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引入“图形图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引入“结构图式”,加速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建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