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看来,古今中外的作家有五种分类,即名作家(名为作家者)、作家、大作家、大师、精神导师.五种分类产生了五种境界、五种精神现象,其表述如下:精神导师——救世姿态、信仰写作、舍己之心、无人之境;大师——创世姿态、理想写作、利他之心、自如之境;大作家——醒世姿态、理性写作、悲悯之心、风格之境;作家——愤世姿态、感性写作、怨望之心、性情之境;名作家——入世姿态、才情写作、名利之心、雷同之境.这个表述应该从下往上读,它是一个金字塔,名作家在最底层,不计其数;精神导师在最高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2.
袁青 《文教资料》2010,(2):100-101
《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主要包括:良知的基本内涵——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具有即体即用、整体性、知善知恶三个特点:恢复良知本体要依靠“此心存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作圣之功;心之本体——良知本身不动,但心落实到现实中的“照心”和“妄心”则有动静之分——“照心非动.妄心动也”.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4.
王冬梅 《现代语文》2007,(2):104-104
《西洲曲》诗句清丽,情韵悠扬,读之余香慢绕,久萦在心。而诗中女主人公——貌美痴情的女子形象,更让人怜爱之感。  相似文献   

5.
王彬 《天津教育》2011,(8):38-40
心之所向于教,教然后知不足;心之所向于法,寻法然后知困;心之所向于情,披情然后知淡;心之所向于恩,求恩然后知疏。——摘自《我手写我心》(刘晓婷著)  相似文献   

6.
主板全接触     
在上一期里,我给大家介绍了“电脑之心”——CPU,现在,该来介绍一下承载这颗“电脑之心”和所有电脑内部配件的“平台”——主板了。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一种情与生俱来——父母对女子的舐犊之情,世界上有一颗心天经地义——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8.
《学苑教育》2012,(16):F0003-F0003
1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关怀之情,感谢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阳光、大地、空气,甚至还要感谢所有使你取得成就的人——感谢伤害你的人,  相似文献   

9.
李源田 《教师》2014,(2):1-1
派往明天的教师,怀着虔诚之心拥抱教育,如怀抱自己的孩子,其爱源于他们对教育的深刻认识——教育是派往明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自爱然后人爱之,自敬然后人敬之(意谓: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汉)杨雄自尊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相似文献   

11.
《左忠毅公逸事》中,作者方苞以大量笔墨书写史可法,并不偏题,更非败笔。这些笔墨正是对左忠毅公的“忠毅”形象与精神的正面刻画与侧面烘托之笔。“伏案”的史可法,展现左忠毅公的惜才之心——爱才伯乐,独具慧眼;“及试”的史可法,凸显左忠毅公的选才之举——为国选才,干脆果决;“探监”的史可法,突出左忠毅公的忠毅形象——谋国之忠,不屈之毅;“流涕”的史可法,衬托左忠毅公的伟岸人格——不惜己身,心怀天下;“守御”的史可法,烘托左忠毅公的精神魅力——率先垂范,薪火相传;“躬造”的史可法,表现左忠毅公的高瞻远瞩——传承情志,选贤举能。  相似文献   

12.
舒婧 《红领巾》2007,(4):16-16
“耶!我们找到了,我们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成都之‘心’——文明公民素养名片!”队员们欢呼着!这是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五(2)中队的少先队员正在举行的主题队会——寻找成都之“心”。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哲学构建了一个意义世界,此意义世界涵涉多个领域。阳明之"心"具有本体之心和主体之心两个层面的含义,作为本体之心,它可以向内,向外两个方向展开,作为主体之心则含有个体之心和类心两方面的意义;阳明之"物"指客观事物,但更多指向"意向客体",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后者包含事物和事实两个层面的含义;阳明之意义世界的第三向度是关系——心物关系,具体呈现为意向性。心、物及二者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心物在不同向度的合一,即意义世界的多向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好像有过一部片子,叫《求求你,表扬我》,用在新年就该叫《求求你,祝福我》,我更愿意用的题目是《谢谢你,祝福我》。——祝福之心同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宽容之心一样,美丽而珍贵。  相似文献   

18.
孟华 《甘肃教育》2008,(23):15-15
教师只有把生命之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全部献给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用自己赤诚的心赢得学生的心,用自己真挚的爱换取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爱,这才是真正的教师。——题记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成为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典型形象,与作者刻画出了人物的"颊上三毛"——"心多"密切相关。作诗谈论、善感多情凸显了林黛玉的灵慧之心;言语含酸、行动多恼体现了她的猜疑之心;贾宝玉某些颇令世俗起疑的行事,林黛玉却并不猜疑,显现了林黛玉的知止之心。林黛玉"心多"其实是她的恋爱之心绾合身世之感的细致表征,它凸显的是"真心",当与"妒"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葛金莲 《江苏教育》2023,(30):54-55
<正>理想信念被称为“精神之钙”,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人无信仰,就容易迷失方向。情景案例中这位青年价值观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青少年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应从小抓起。一、心之信——筑信念之基人的思想观念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而调整改变的。真诚才能靠近人的本心与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尤应重视“真诚”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