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是两个语意相近的成语,因其短语结构相同(同属连动式短语),且语法功用基本一致,因而不少人难以将二者区别开来。其实,“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是有较明显区别的,现将二者涵义分别略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列举事例说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避免“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3.
几何小史     
“几何”在汉语里是“多少”的意思,因而不可望文生义,说几何学就是专门研究“多少”的数学,不过,几何学名词的由来又确确实实与“多少”有点儿关系,我国古代数学问题总有“问……几何?”的话,所以欧几里得巨著《原本》的第一个中译者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就把此书称  相似文献   

4.
呱呱鸟语林     
[呱呱鸟的呱呱] “望文生义”的事几的确很常见,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中.有一种情况是你“望”的对象本身就很“迷”人,比如“七月流火”、“空穴来风”、“万人空巷”等,意思似乎一望便知,实际意思却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碰到这种情况你所要做的就是多动动脑子,多查查字典,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好了,闲言少叙,咱们赶紧一起来欣赏小呱呱鸟有关“望文生义”的趣事儿吧!  相似文献   

5.
王敏 《函授教育》2001,(3):39-40
对形声字“形”的表义特点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而往往忽视了其“声”的辨义作用。本文引证了古代学者对“声”的辨义作用的论述及“声”的辨义作用的实例,论述了形声字的“声”有表义的作用。掌握了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原文,不至于望文生义,曲解文意。  相似文献   

6.
“望文生义”是指对某一词句,不推求其确切的含义,仅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作出错误的解释。这种情况从古至今概莫能免,而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更是屡见不鲜。 1.“七月流火是伏天”吗? “七月流火是伏天”是电视剧《九九归一》片头歌词中的句子。由于词作者的望文生义,而把“七月流火”与伏天的炎热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7.
对本体论的正确理解直接关系到对整个西方哲学的正确理解。但是,在我国,由于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对本体论仍存在着望文生义的曲解。因此对“本体论”译名的词源学考察,“本体论”的定义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厘清“本体论”这一核心范畴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8,(10):4-6
第一类望文生义 填报志愿在选择专业时容易望文生义,看到名称就“想当然”,比如看到精算学就以为是学数学的,其实它是保险范畴的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9.
歧义与望文生义,一个是语法问题,一个是学习方法问题.不是一回事;但就语言运用的效果看,它们有一定的共性。印都有“歧”的特性,因而往往把他们当成了一回事。将它们加以对比澄清,把握歧义与望文生义的本质区别,可以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0.
课堂延伸     
现在人们望文生义,把“倒楣”写成“倒霉”或“倒眉”。其实在我国古代,考试落第才叫“倒楣”。  相似文献   

11.
孙秀莉 《考试周刊》2007,(40):48-49
望文生义是英汉互译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望文生义在翻译中的产生情形及其正负面作用,指出在充分注意避免望文生义的负面作用的同时,要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期在翻译中做到适文达意,避免产生误译。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开篇伊始就是书名释义的问题。何谓“文心”、“雕龙”,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刘勰何以要把“文心”与“雕龙”连缀而为书名!由于可供参考的史料有限,一些研究者仅据《艾心雕龙·序志》篇来推导出各自的看法,诸如“文心”加“雕龙”,“文学的思维与雕刻的龙”,“以心写成的,象雕龙一样优美的文字”,等等。这些提法总有望文生义的附会之嫌。有的论者指出:“文心雕龙”不等于“文心”  相似文献   

13.
罗银科  雷云 《教育导刊》2013,(12):70-72
由于“案例教学”含义浅近且容易望文生义,人们大多凭各自的初步理解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观念背景”、“实践价值”与“适用范围”的再思考,案例教学应包括“知识准备”、“案例编排”以及“激发引导”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应怎样理解“与民同乐”浙江椒江市一中董承理《庄暴见孟子》章,孟子三次说到“与民同乐”、“与百姓同乐”。乍看“与民同乐”,会以为是史籍中常见的话头,是“与老百姓共同娱乐”的意思,教学参考书就是这样理解的。其实,这是望文生义。孟子第一次说“与民同乐”,是...  相似文献   

15.
成语使用的误区很多,本文从“望文生义”等十个方面分析错因.  相似文献   

16.
注重教法化难为易──“词的古今异义”授后札记芦台一中田淞“词的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学习中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同样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这一语言现象,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避免犯“以今释古”、“望文生义”等错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存在着词的“形”与“意”的兼顾问题,有些词顾其“形”即可知其“意”,而有些词顾其“形”却不知其“意”,故此人们在区分词类方面也会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望文生义的错误。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探索符合语言实际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3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用错、前后矛盾、不合语境五种,怎样才能拨开重重迷雾,见到“庐山”真面目呢?下面浅谈几点方法。1.吃透词义,避免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正确使用成语”是近十年各地高考必考题目。考生得分率不高,“望文生义”是最主要原因,在近三年高考题中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
《石钟山记》中有一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此句令人费解。翻阅有关注解和翻译或古文鉴赏辞典,基本上都把“咳”理解为“咳嗽”,把这句翻译为“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将其作用分析为渲染阴森可怕的气象。这样理解,看似正确,实则望文生义,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