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的推出,教参的权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该不该把教参当作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过程和方法)的惟一确定的指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有没有自主权,学生在学语文的课堂上有没有主动权、体验权、创造权?……太多的疑惑困扰着老师。  相似文献   

2.
有许多新教师视“教参”为法宝,他们备教案,实为抄“教参”。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拿着“教参”上讲台,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教学死板,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之一。 “教参”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编写教参的目的“主要是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显而易见,“教参”并非教案。 就“课文说明”一栏而言,这是“教参”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帮助教师了解课文概貌的基础上,着重帮助教师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抓住特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按照怎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来编写教案。另外,教学过程中问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千重要,万重要,文本解读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读懂文本就没有法。文本解读的起点在哪里?不是看教参,不是网上查阅各种资料,而是静下心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出理解,读出感受,读出创意。  相似文献   

4.
正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教学的效果,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的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教学时是否认真,而是指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学到东西了、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是学生学习后没有收获,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辛苦,但是却收效甚微,那么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设计特色在复述、体验、理解、运用“蜘蛛织网”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板块一:倾听与复述教师讲述“蜘蛛织网”的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记。然后组织学生复述这个简短的故事,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进行点拨、鼓励:一次不熟练,再来第二次;两次不熟练,还有第三次……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体会?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拨:蜘蛛…  相似文献   

6.
高文 《成才之路》2012,(10):74-74
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呢?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研读文学作品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出一个好教案是教好一篇课文的基础 ,而研读好课文又是设计出一个好教案的前提。长期以来 ,语文课普遍地上不活 ,特别是缺乏创造性 ,教师对课文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不少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囿于《教参》内 ,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能鹦鹉学舌 ,做《教参》的传声筒 ,语文教学也因此而失去了灵性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的写作是一种创造 ,文章的阅读 ,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因此 ,感受理解的结果就不会是“唯一答案” ,也没有必要是“唯一答案” ,只要各自的感受理解是植根于课文 ,能言之成理就是正确的。如…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观念陈旧、封闭,突出表现在: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不符合教参答案的就要判错,对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很不适应新课标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非常开放的。课堂上是学生解读课文,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以教参为准绳,串讲课文,做统一的标准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应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课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只要是以课文内容出发,言之成理、有据,不是牵强附会,风马牛不相及,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例…  相似文献   

9.
<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堂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重结论,轻过程和方法,特别是那种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让课堂有如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活力.时下新课改春风吹入了千千万万个教师的课堂,让我们一线教师不由得常常反思:传统课堂有这么多弊端,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打造我们的新课堂?特别是让语文课堂怎样充满生机活力?我的做法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教参,顾名思义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其它学科教师也大致如此)的教学生涯,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教参”领我入门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  相似文献   

12.
裘永红 《江西教育》2003,(17):26-27
教参,顾名思义是教学参考书,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一直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因为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了教学的背景性资料,这…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各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没有什么关联?按教材照本宣科行不行?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拿到新教材不会教、不能理解教材的意图,甚至有些老师觉得新不如旧,根本就不依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中学美术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是否有了兴趣和爱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5.
聋校语文教学承担着帮助聋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任.而现今,从语文课阅读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过多地依靠<教参>等参考书,以至只有<教参>和命题者的理解和思路,没有教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阅读教学改革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各种流派、理论、方法层出不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关键有两条。 第一,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过分依赖于教参,缺乏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教参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说。阅读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独立地科学地设计教法,而是教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及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因为距今年代久远,加之学生文言基础薄弱,故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要依赖教材注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借助于教参。因此,准确、规范、简明的注释对于理解古诗文内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通读人教版教材、教参(必修一、二)古诗文注解的基础上,对部分的注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便能辅助文言文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希望引发更多的思考探究,供老师们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低效中徘徊,语文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捧着教材,不知教什么。有些教师只是根据教参和相关的教学资料,组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挣脱了教参的束缚,生成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其教学只是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前者往往紧跟高考指挥棒,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以怎样的姿态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呢?欧阳代娜老师的回答是:"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我对教材的理解"包括理解的结论和理解的过程,"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理应也包括把理解的结论和理解的过程教给学生。那么如何"教给"呢?至少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做的,即讲理解的结论,教参上的或自己的,我们叫"阐释",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教材文本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感受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文本内涵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成长,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一、陌生视角下的文本感悟在初中苏教版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文本感悟的时候,首先是浏览教参和网上所提供的资料。在这种模式之下,虽然大大节约了教师准备的时间,但是同时扼杀了对于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