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实验三“学习细菌培养基的基本技术”这一实验中,培养基的制作部分是重点内容,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培养基沾附试管口、棉塞脱落、斜面有冷凝水等,笔者对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步骤,进行多次改进,发现下列方法可较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污染料不同处理栽培平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用菌制种与栽培中,培养料往往因多种原因被污染,这部份污染的培养料经处理进行平菇栽培,试验表明:发酵熟料开放式接种是目前最理想的栽培工艺,具有发菌快,污染率低,单袋平均产量高等优点,污染料发酵后灭菌处理栽培平菇是利用废料最佳方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试管底部放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用预先新制备的溴化钠(或溴化钾)浓溶液浸润疏松的脱脂棉塞子,并将塞子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干燥。将塞子塞于试管3处。在试管较高处,同样塞入碘化钠(或碘化钾)棉塞4。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加热位于试管底部的混合物。氯  相似文献   

4.
<正> 实验目的 通过平菇栽培中的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消毒、灭菌等操作,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为将来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中存在灭菌、养菌时间长,影响课堂实验和学期整体实验进程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减少培养基的装量,缩短灭菌、养菌时间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表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氢氯混合气光化爆炸实验先后有多人撰文提出若干改进实验方案.笔者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案,发现还存在着如下问题:(1)用塑料板或涂有凡士林的塑料板盖于混合气试管口,爆炸声不够大,现象不理想.(2)用橡胶塞塞住混合气试管口,若塞得过紧,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可能难以推开橡胶塞得以释放,会引起试管炸裂,造成事故;若塞得较松,橡胶塞弹起,反弹时也有可能引起事故,松紧程度难于控制.(3)剩余氯气未经处理,排放于室内,造成空气污染.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新的改进方案,经反复实验验证,较好地…  相似文献   

7.
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成功率很低、危险性很大 ,而且耗时 ,许多教师都不做该实验。为了简化实验过程 ,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现改进如下。一、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铁架台等仪器省略 )。附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   1 .从漏斗处向试管注入饱和NaCl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溶液至试管口 ,并用带塞干燥管塞好。2 接通直流电源 ( 1 0V~ 1 2V)进行电解。3 当观察到干燥管上端出现黄绿色的气体后 ,立即在干燥管口套上小气球。4 当电解生成的气体达到试管体积的一半时 ,停止电解。调节漏斗的…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粤科版)中,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步骤(4)是: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塞紧试管塞,试管口向上在酒精灯上由下向上逐渐加热。按此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铜片全变黑,实验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紫外线杀菌频率对高校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分布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力法:采用四种不同的紫外线灭菌频率方案,检测空气中、桌面上细菌数以及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每天1PM和5PM各灭菌一次的方法能有效减少细菌分布数和降低学生实验结果的污染率.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细菌几种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对硅酸盐细菌分解钾矿石能力的研究,并对硅酸盐细菌的促生作用和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硅酸盐细菌无分解钾长石的能力;在含菌10^5-10^7个/mL的范围内能使萌芽不高的陈旧小麦种子萌发率提高2-3倍;盆栽试验表明在灭菌土壤里接种硅酸盐细菌比不接种能显增加苗期植物的生长量;平板试验表明硅酸盐细菌对棉枯萎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赤霉病等植物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这种方法使用棉塞和绳子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现介绍一种最新研究成功的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子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入菌种和培养料(端口先装菌种),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专及高中课本中,都有Cu与浓、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反应简单易行,但不能控制,实验中生成的气体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在教学中以可控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二、实验药品浓HNO3、稀HNO3、Cu片、NaOH溶液。三、实验操作方法1推动试管A中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通过塞子上下移动),使Cu片浸入浓HNO3中,此时试管A中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同时,溶液变为蓝色。2当试管A中的红棕色气体充满后,把钢丝绳提升,使Cu片脱离浓HNO3,试管A中的气体通过导管进入试…  相似文献   

13.
取直径为30mm、12mm左右的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一个与大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塞中央用打孔器打两个孔,将两个长颈胶头滴管由孔插入.实验时,先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3或NaHSO3固体,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S固体,再在A滴管中吸入一些稀H2SO4,B滴管中吸入一些1∶ 1H2SO4,将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胶塞一起小心地塞在试管口内壁上(如图1),然后用B滴管向大试管内逐滴滴加H2SO4,当看到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后,再用A滴管向小试管内逐滴滴加数滴H2SO4,此时不仅FeS发生反应,同时看到大小试管内生成大量黄色的烟.  相似文献   

14.
取直径为30mm、12mm左右的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一个与大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塞中央用打孔器打两个孔,将两个长颈胶头滴管由孔插入.实验时,先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3或NaHSO3固体,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S固体,再在A滴管中吸入一些稀H2SO4,B滴管中吸入一些1∶ 1H2SO4,将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胶塞一起小心地塞在试管口内壁上(如图1),然后用B滴管向大试管内逐滴滴加H2SO4,当看到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后,再用A滴管向小试管内逐滴滴加数滴H2SO4,此时不仅FeS发生反应,同时看到大小试管内生成大量黄色的烟.  相似文献   

15.
取一具支试管、底部放NH_4HCO_3粉末,中间放无水CuSO_4粉末,支管口朝上,放湿润酚酞试纸、试管口用带塞玻管和澄清石灰水连接。 组装后,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酚酞纸变红,白色CuSO_4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浑浊。从而证明NH_4HCO_3受热后分解成三种产物。实验直观,学生印象深刻。 说明点:1.具支试管略向下倾斜(以15~25°为宜)。2.试管要干燥。  相似文献   

16.
1 化学实验考试的形式及内容  考试主要采取的形式 ,①不公布题目 ,当时抽签 ,一对一进行考查 ,这种方法能较认真地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公布题目 ,由学生先作好充分的准备 ,然后抽签 ,老师进行考查 ,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好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标准 :(1 )操作技能(实验基本操作 ,有关气体的制备 ,溶液配制等 )。项目正    确错    误1 液体的取用(1)三指捏试管(2 )试剂瓶①标签对着手心②瓶塞倒放③瓶口紧贴管口④取液后瓶口在管口刮一下(3)取药量 1~ 2ml 试管一把抓 标签向外或向两边瓶塞正放或躺放…  相似文献   

17.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难度大,存在需用喷灯加热、反应慢、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其原因是这个实验用时长、不安全(易炸裂试管)。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把这个实验作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内容,从而使难度更大。笔者反复进行实验探索,通过直接加热提高水蒸气的温度和流速、用玻璃纤维阻止冷凝水与铁粉相遇、用普通酒精灯加热等几方面的改进,使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行化学教材中设计的有关乙炔的学生实验,其装置图及有关文字叙述是:“取一支大试管,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实践证明,学生做此实验时,即使试管口塞有棉花,电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糊状物,仍会随乙炔气呈泡沫状进入导管而影响实验效果。为此,我们将其...  相似文献   

19.
刘文芳  刘菲  霍继辉 《化学教学》2011,(11):41-41,54
本文用固体石蜡(或一段去芯后的蜡烛)代替课本上蘸有石蜡油的矿渣棉,用自制长弯头试管代替课本实验装置中的普通试管,可将课本的科学探究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强,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可参照课本所述,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改动除外),实验步骤: 1.将5克新鲜绿色菠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2毫升丙酮,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然后将研磨液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漏斗中过滤的脱脂棉改成脱脂棉纱布)。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用棉塞将试管塞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