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订后的大纲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注重在教学中设疑。具体做法如下:  一、新授课,及时设疑  在许多教师看来,每堂新授课,似乎学好基本知识,搞好基本训练,就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了。其实,这正是教师及时设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若能来一个及时适度的设疑,就如同一…  相似文献   

2.
张良 《教书育人》2007,(7):33-34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设疑、指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为学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辩,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设疑、指导学生会设疑、并探究培养学生的善思、善疑、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设疑、指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为学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辩,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设疑、指导学  相似文献   

4.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和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一,在上课时老师如讲得太浅,学生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如讲得太深,则学生如听天书,找不到头绪,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的原则。课堂提问的重要之处在于切中学生的疑惑之点,设置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  相似文献   

5.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凡事只要有“疑”,就会有“思”,也就会有解疑及实践。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疑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好钥匙。首先 ,如何设疑呢 ?我认为应在教材和学生自身上下功夫。抓课前预习 ,改变预习方式 ,让学生在预习中找问题 ,针对字、词、句、课题、段落、篇章等内容寻找不理解不明白之处 ,多问些为什么 ,并对提问认真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 ,以此激发他们寻疑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发现问…  相似文献   

6.
7.
"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学贵知疑,教贵设疑",设疑贵在"巧".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中设疑巧妙,一贵在把准时机,二贵在研究策略,三贵在遵循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便于学生知疑、解疑、释疑,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我们在部分班级采用了实验设疑法进行实验教学,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后者,实验教学尤其是这样。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设计实验和独立操作的实验能力。所以在实验教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的长进,离不开一个“疑”字:从呱呱坠地,一无所知,到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总是在无穷无尽的质疑中和释疑走过的。无怪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语文教学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就要摒弃那种“识记、保持、再现”和“塞进去、储藏住和倒出来”的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法,就要探讨旨在追求“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思索、释疑的领悟和进步的喜悦中,形成、保持和发展最佳的求学热情,我们每一  相似文献   

11.
设疑     
张梅 《陕西教育》2007,(7):60-61
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疑。 逆思设疑 学而无疑的原因之一,是思维呆板单向。在学生学习了概念和规律之后,可引导学生从反面多向进行思考,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代数第一册介绍了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形,这是学生很熟悉的,因而感到学而无疑,平淡无奇,为此可提出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设疑     
设疑,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疑难问题的解答,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一、于无疑处,导其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解疑,就能有所发现,增进知识.有疑和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课堂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学生敢于寻  相似文献   

14.
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常常是从疑问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无不注重设疑的技艺、质量和效果,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总是精心设计疑问,竭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地去学习,并且刻意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修建桥梁和阶梯。当  相似文献   

15.
宋朝理学家、教育学家朱熹说:“读者无疑当教有疑”,其意思是“读书时要能提出疑问.”下面是课本上的一页,读后能自己提出问题吗?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18个月完成,乙队独做需15个月完成,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把握重点、难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突破与落实。这就需要老师很好地设计"课堂提问",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从而为高效的课堂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7.
怎样改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倾向,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个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现在不少地方的语文课,受某些固定程式的束缚,教师上得乏味,学生听得生厌,提不起学习兴趣,收效也不大。这样的教学方法,实在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本期以“语文课要打破程式,改革教法”为题,发表了谭雪莲等同志的文章,目的在于引起广大语文工作者的重视,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是说,学习在于思考,思考又来源于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坦率地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可见“多疑”是人才素质中的重要特征。认识到这点,对我的数学教学很有帮助,平时教学中,我把“疑”字带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19.
学贵在疑     
"学者先要学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因此,学贵在疑。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只有会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去"质疑"、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纪。这种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又是一门教学艺术。通过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的问题设计,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