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杰出的文学代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时代特色——美国梦的破灭。盖茨比悲剧性结局在于他的理想之梦与物欲世界的激烈碰撞所致。然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献身精神却不会,也不应受到时代与地域的限制。这一道德寓意赋予《了不起的盖茨比》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了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破灭的小说,本从盖茨比之梦的实,盖茨比性格中的不足以及社会历史原因等多方面探讨了导致盖茨毁人亡这一悲剧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由一个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挥霍性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本文试图探索这种挥霍性消费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等人的影响,并观照作者菲茨杰拉德对这种消费所持的态度,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小说蕴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F·S·菲茨杰拉德(F.S.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查克·帕拉纽克(Chuck Palahniuk)的《搏击俱乐部》分别创作、发表于爵士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现代人变得浮躁焦虑,麻木虚荣,曾经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在追名逐利和浮夸攀比中日渐沦丧和退化,处于消费主义重压之下的现代人处于崩溃的边缘。文章将立足当代消费文化语境,借鉴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的解读方法,以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查克〃帕拉纽克的代表作《搏击俱乐部》为阐释文本,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小说展示了作家们对消费时代现代人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0):14-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小说。盖茨比执著追求爱情,为爱不择手段,疯狂积累财富,却落得悲惨的结局。文章通过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社会背景揭示了盖茨比悲剧的阶级对立成因,揭示了金钱社会对人性道德的腐蚀和毁灭。  相似文献   

6.
卞娟 《文教资料》2011,(14):32-33
本文拟从消费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消费现象及其背后深藏的社会含义。物品的符号价值用于建构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名望。夸示性消费与奢侈品的浪费在二十世纪初仅限于有闲阶层。消费文化理论大师让.波德里亚和索尔斯坦.维布伦为解读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实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作者运用了象征等诸多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本文拟从色彩运用角度分析,探讨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颜色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揭示出战后美国社会金钱至上、没有感情只有物欲、自私冷漠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祝元娜  张斌 《海外英语》2012,(24):228-229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男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该文集中分析盖茨比的人格缺陷,揭示他的金钱梦和爱情梦如何一步步破灭并最终导致他的人生悲剧。盖茨比的人格缺陷淋漓尽致地表现为他对虚幻的美国梦的追求,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与此同时,盖茨比的人格缺陷并不是他个人的缺陷,而是整个美国梦中根深蒂固的缺陷,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也预示着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0.
王友鸿 《文教资料》2011,(24):34-35
盖茨比,爵士时代的梦想家,是爵士时代的代表,追求金钱、名誉,地位和奢华的生活,甚至为此而不择手段。但同时又渴望纯洁的爱情,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通过分析盖茨比的双重性格,我们可以揭示盖茨比悲剧的实质及"美国梦"与美国现实间的巨大落差。盖茨比的悲剧是他本人的性格与他的追求之间矛盾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年轻人的共同悲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各种消费现象,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追求享乐和财富的种种生活方式,展现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繁荣期后,开始从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表现的各种消费现象及人物命运对现代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美国梦”已开始转变。通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及盖茨比悲剧的根源,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并对作者用以表现梦想破灭的独特艺术手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从盖茨比到盖茨--"美国梦"的幻灭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被评为20世纪小说人物百佳之首,他是粗俗的美国梦追求者的典型,他所崇拜的世界是美国梦当中的荒谬部分.这样的美国梦的幻灭给人以巨大启迪.人们应像比尔·盖茨那样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梦想,为人类、为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左传》以其翔实的史料,对《春秋》进行了解读,详尽地阐发了《春秋》所反映的“礼”。使后人得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春秋》,我们透过《左传》中“死”族词,也可以窥见其所反映的周代礼制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方方小说《奔跑的火光》中的女主人公英芝是一个悲剧形象。造成英芝悲剧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现代商品经济大潮对传统社会观念造成的冲击,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两个客观原因。英芝人生价值观念的扭曲,自身欲望无节制地泛滥,还有她严重缺乏法制意识都是造成悲剧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18.
论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的物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理性的主宰地位,而当它过度膨胀时却背离初衷,颠覆了人的主体地位.在资本无孔不入的消费社会,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物与物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的关系.资本给一切神圣美好的抽象或具体的东西去魅,现代性带来了量化、异化和物化的社会关系.在消费社会里人的主体性物化,人的审美感性物化,人际关系物化,人只能无助地任资本左右而支离破碎,难以再找回曾经在地球上诗意的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