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的接管与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步骤。在芜湖民主建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接收、管理和改造并重的方针,对城市接管工作作了充分准备,通过加强社会治安、整顿金融秩序、强化政治宣传,实现了城市的接收和治理目标。为了建设新芜湖,中共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造措施,建设了人民民主的新政权,建立了稳定和谐的新秩序,打造了清洁、美丽的新市容,为芜湖政权的重建以及现代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九三学社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群体,重点通过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思想批判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造。这次思想改造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均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51年秋冬之际发起了一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这场运动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发生的,有其必然性。但运动中也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建国初期四川娼妓改造运动为研究对象,分别就建国前后四川娼妓问题概况、建国初娼妓改造过程及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将四川娼妓改造与北京、天津比较,得出四川方式的特点和经验。文章主旨是展现共和国建设者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表现出的国家控制力,亦希望为解决当今社会严重的卖淫嫖娼问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的文化改造,是一次再铸民族灵魂、塑造新中国形象、为新中国创造文化条件的伟大精神运动,是重大的文化变迁,为新中国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其影响至远且深。文化改造的主要内容是改造思想、改造教育、发展繁荣文学艺术、重塑社会风尚。文化改造表明:文化与政治互涵互动;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导作用;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是发展文化的依靠力量。认真总结文化改造的经验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铲除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低俗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大张旗鼓的改造运动。其主要途径包括: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改造陋俗文化奠定理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陋俗文化的改造成为人民的自觉要求和行动;通过改造旧有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为陋俗文化的改造提供重要保障;准确把握陋俗文化的规律,确保陋俗文化改造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针对农民迷信思想严重,乡村迷信活动盛行,安徽地方新政权通过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控制迷信品生产、坚决取缔迷信组织等措施,做了大量的破除封建迷信,改造广大农民思想的工作。但新政权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领袖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9.
1949年底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知识分子进行大规模思想改造.新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冯友兰,三四十年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西化派艰难的历史文化选择中徘徊.建国初期,他积极参加土地改革的劳动学习,实现了从排斥马克思主义到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山东局鉴于其他城市接管中的失误,在接管青岛之前进行了妥善细致的安排。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结合青岛的实际情况,对山东局的接管策略做了必要调整。在接管过程中,各部门在军管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接管方案,保证了整个接管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同时,为了塑造新的社会风气,中共政权还采取了诸多配合城市接管的政策措施:确立革命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安抚工人情绪,稳定工人生活;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管理制度;占领舆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这些措施为青岛政权顺利交接和社会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后,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十分缺乏,国家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了多种途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少数民族干部的不足,增强了民族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各级组织和各个行业都急需大量的有文化和技术的干部与劳动者,工农速成教育由此而诞生。工农速成教育招收优秀工、农骨干,用短期速成的方法,补习文化知识,一些优秀学员升入高等学校,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工农速成教育完成了大量退伍转业军人以及接管城市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对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对旧有的私立高等学校进行了改造和接办以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制度,1953年左右所有的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接管改为公办。本文对当时私立高等学校接管的过程、背景、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中共对在执政的条件下能否保持自身纯洁性充满忧患意识,并在1950-1953年的整风整党运动中,对如何保持执政党的作风纯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要"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等重要观点,不仅有力地保证了建国后一段时间内党的纯洁,还对当前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有重要启示: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加强纯洁性建设;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一环;加强思想建设,确保党的思想纯洁;严格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防止投机分子混入党内等。  相似文献   

15.
匡颖晨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5):16-22,29
中共对高校接管既是新政权建立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的结果。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以高校师生为重心,通过严谨且细致的接管工作,树立了一个认真负责、廉洁高效、具有民主作风的政党形象,赢得了多数师生的支持与拥护。成功接管清华大学是中共对国统区文化教育机构接管的良好范例,为当下党的高校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49—1952年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开展了以中小学老师为对象的思想改造运动。因苏北新老区并存的特殊社会环境,对新区和老区分别采取了各有侧重的接管和师资改造方式,对中小学老师的思想改造要求也各有不同。1951年11月起,全区结合三反运动、批判《武训传》有计划、步骤的展开运动,分为思想动员、思想检查、思想总结三阶段,到1952年10月末顺利结束。此次思想改造运动基本上达到了整合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群体中存在的纷杂多元思想,且教育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使之为新中国各项建设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对待富农由农村土地改革初期的限制富农参加农会到“土改”完成前后给予富农一定的政治权利,直至对富农进行政治上的改造和引导;组织上,中国共产党对富农党员由保留党籍允许存在到管理、改造富农党员以纯洁党的组织提升党员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两个阶段、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一方面论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另一方面论述党的政策的连贯性。本文还特别提到了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本主义消灭了还可以再搞起来。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实现从权力到权威的嬗变,是执政党获得执政合法性、进而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关键。建国初期,我们党为获得执政合法性和保持执政地位所采取的种种举措及其结果都充分表明,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已经顺利实现了由权力到权威的嬗变。回顾与梳理这些经验,对于目前我们党长期保持执政地位,源源不断获得执政合法性资源,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