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来看,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异国形象包括洋人、洋物和异域,作家以洋人形象反思"柔远"文化,以洋物形象表现晚清大量输入西方器物时国人缺乏辨别的能力,以异域形象表现追寻真文明的理想。小说折射出晚清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和李伯元的"边沿"书写心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李伯元的谴责小说《文明小史》中的现代性进行了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性终将会属于中国的必然画卷。《文明小史》作为记载中国现代性历史的生动材料,不仅在“晚清是一部出色的小说”,就是在当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吸引阿英以及后世史家的,是对"一个变动的时代"的全面展示:正是因李伯元的政治立场与艺术感觉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文明小史》充满内在的张力;《文明小史》的缺憾,并不是阿英所说的过于"温情主义",而是对新政及新学缺乏基本的了解与同情,将"维新志士"彻底漫画化,语调过于刻毒。因此,很难说是描绘了一幅晚清波澜壮阔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画卷。初刊《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以刊物为中心的报刊连载形式促使附着其上的评语抛弃了小说评点的传统而变成作者与读者合谋的小杂感。作为"过渡时代",晚清的最大特征是中西混合、新旧杂糅。这既是《文明小史》所着力描写的生活场景,也是努力体会作品意匠,吸引公众注意,但并不怎么精致的无名画师的118幅插图的表现技法。每回小说与评语及图像叙事的整体性关联全方位地记录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场景及文化信息,时隔多年,仍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3):6-7
晚清谴责小说,全书凡六十回,写于1901年至1905年。原计划写十编,每编十二回,但在第五编尚未完成时,作即病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学”,“后世莫能继焉”.作为封建社会末世的晚清是一个众声喧哗、光怪陆离的时代,其时小说因士大夫们出于改良群治的目的而被置于“化最上乘”,新旧观念杂糅的新小说在给今人留下晚清“社会史料”的同时体现出的是巴赫金所言的“狂欢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李伯元的小说《文明小史》鲜明地刻画了当时的世人对西方文明的扭曲理解和对上海租界的虚幻想象,反映出人们在异质文化的接受中存在的情感与认识偏差,从而体现了作者于复杂的租界体验中对文明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7.
喻兰 《文教资料》2006,(2):46-47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在时代背景、内容重点、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类同之处;同时,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又呈现为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以周梅森为代表的当代政治小说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张岂之先生任主编,一些著名高校专家、学者担任分卷主编和编者的《中国历史》(六卷本),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书六卷约240万字,分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宋卷、元明清卷、晚清民国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相似文献   

9.
与早期传教士小说相比,<中西教会报>"喻道要旨"栏下的基督教小说,以其自有之特色,成为基督教传道播教的有效手段.传教士小说虽然参与了中国近代小说的进程,但并不能"主导"或"引导"其发展,中国近代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郑大华先生的《晚清思想史》一书对主题一以贯之,内容言简意赅,引用流畅得体,夹叙夹议,即还原了历史,又常引人深省。对如晚清思想史的逻辑起源、研究主题的探讨等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当然书中也存在如合力论等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是,从全书来看,《晚清思想史》不失为一部颇有见地的思想史著作。  相似文献   

11.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12.
晚清谴责小说在发挥文学的批判功能时,采取了不同于精英立场的世俗化叙事.其叙事空间主要集中于家庭,从普通家庭生活情境中透视官场;批判的价值标准归结为生活中的人格品行,从最基本的做人层面剖析官员的人性心理;批判叙事效果追求趣味性,显示一种"笑"的艺术精神,表达出普通民众俯视官场丑恶而获得的心理愉悦感和批判主体情感宣泄后的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学术创新”系列首部专著:周育民教授的《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欣慰之余,立即被该书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史料所吸引。 晚清财政长期来是学术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现有成果大都属于某一侧面的专题论著。其  相似文献   

14.
赵春晨先生新《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于2001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读之后。觉得此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19,(3):84-88
晚清文人对小说极为推重的原因正在于看到小说对改造社会、"新民"的作用。而在"新民"方面,晚清小说中成功的理想人格形象并不多见,《黄绣球》是一个较为成功的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黄绣球和黄通理并非晚清"新人"理念的简单图解,而是真正对现实有一定映射的理想人格形象,是晚清社会变革实践的形象化产物。  相似文献   

16.
晚清谴责小说作家群体是世俗化的知识分子,其文化身份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由独立的社会政治身份,他们都属体制外的创作群体;二、边缘化的思想者,他们都处于社会主流思潮的边缘地位;三、职业化的商业文人,他们都走向了职业化的生存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郑大华教授的《晚清思想史》,学界大部分前辈认为此书在许多方面为晚清时期思想史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也有部分学者就此书的一些内容及写法等提出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思想、文化与哲学的范围难以区分,总体而言,《晚清思想史》抓住了晚清思想发展的主流脉搏,勾画出了晚清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对每一种思想都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虽不尽善尽美,但不失为一部思想史力作。  相似文献   

18.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分析译书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版本,梳理《测候丛谈》的内容和结构,详述了书中有关气象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其特色,指出《测候丛谈》在我国气象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
晚清同光年间,小说《儒林外史》的评点达到高潮,在江浙间形成了一个以天目山樵为核心的晚清文人评点群体。与以往小说评点不同,《儒林外史》的评点者和爱好者们在评阅小说的过程中互通信息,交流心得,使其评点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一家之言的形式,更好地兼容了各家之说,使我们看到了早期文人群体交流的情形,而他们最具特色的考证式的小说研究方法也为小说研究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