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阳国志·蜀志》记:"蜀曰邛,皆夷种也。"本文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史料考证,认为原蜀国确存在有邛人。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之邛人部落"邛都夷"却分布于滇以北越巂郡"邛池"一带。那么,蜀地邛人与越巂郡的邛都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孰源孰流?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与越巂即今川西南发现的大石墓是否均是邛人所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此问题从目前的考古文化看虽尚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对于认识蜀与西南夷的关系以及蜀人的族系面貌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古蜀史料记载,指出"蜀"在中原史家语境中系他称,乃方国名或邦国名,将其作为族称缺乏依据。蜀为"黄帝后世"或"蜀山氏之后"的认识乃后人附会与创造。文章同时对常璩所言"蜀曰邛"一语进行分析,认为"邛"是形成古蜀早期政权的轴心族群。  相似文献   

3.
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邛都夷”属濮系民族。但本考证,“邛都夷”属濮系民族的理由还不充分。本认为,“邛都夷”应为氐羌系民族。  相似文献   

4.
谢远基 《寻根》2010,(2):98-103
谢氏家族祖居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受姓的来源与周宣王时期的申伯有关。申伯当年的封国在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裔从古谢邑迁徙到了阳夏。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5.
重新振新南方丝绸之路和邛崃应该抓住现代化提供的契机,以经济为杠杆,以商业化品牌规划为先导,以翻新文化历史遗产商业化为技巧,以贸易、交通和旅游为手段,以发挥优势资源为基础,整合各方优势,重现邛崃商贸大镇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牦牛羌是以驯化牦牛、饲养牦牛,在日常生活中与牦牛密切相关,而以牦牛为图腾的一支羌人。牦牛羌汉代活动于四川邛崃山脉及大渡河一带,后又逐渐南迁汉源,有的进入青海西南及西藏东北的唐牦部落。一、牦牛羌的来源《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笮都,“元鼎六年以为沈犁郡,至...  相似文献   

7.
茶圣陆羽与信阳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夷 《寻根》2009,(3):132-136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茶文化奠基人,因其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被尊称为“茶圣”。据民间传说,陆羽在写《茶经》前,曾对申州义阳郡钟山县(今信阳市平桥区、泖河区一带)、光外黄头港(今光山县杏山、独山一带)、固始祁门山(今固始县段集乡齐山一带)等地的茶叶茶事做过考察。  相似文献   

8.
何建木 《寻根》2012,(1):79-81
仙居地处浙江南部山区,历属台州辖地。仙居最早的居民是古瓯越人,战国时为越国领土,东汉时期今仙居、天台一带聚居着众多国内高僧名道,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仙居原名乐安、永安。  相似文献   

9.
女娲传说家喻户晓,陕西安康平利可能是女娲传说最多的地方.<华阳国志>记载今平利为"九君抟土作人处","九君"实与"女娲"形近而讹.可以推测,平利一带关于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东晋以前.  相似文献   

10.
郑金洪 《寻根》2013,(1):134-138
康姓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幼弟康叔谥号“康”,其后人以谥号为氏,姓康。二是出自外族。据《汉书》《旧唐书》等记载,古代西域有康居国(在今巴尔咯什湖和成海之间)、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受汉唐管辖,出使来中国的王子和使者中有居留不返者,其后裔就以原国为姓。  相似文献   

11.
初唐王勃名作《杜少府之任蜀州》诗题、五津向有争议,蜀学大师王文才先生曾对蜀州沿革和范围作过详考,经考证五津在蜀州境内,而非被人误解的远至乐山犍为,杜少府往任之所也就在蜀州境内的某县,故而王勃送别友人之地就在附近之成都而非长安,诗题当然是"蜀州"。经推测杜少府极有可能出成都西门,过"五津"之首"白华津"前往蜀州属地的。"白华津"可能就是今温江三渡水,此为成都至江原(今崇州)大路之渡口,清康熙前成都至崇州、邛州驿路均由此渡。故有诗人"风烟望五津"的描写。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7,(3)
<正>《鹤山集》又称《鹤山文集》《鹤山全集》《鹤山大全集》《鹤山先生文集》《鹤山先生大全集》《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世称鹤山先生,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历官至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佥枢密院事,封  相似文献   

13.
牛思涌 《寻根》2005,(6):116-119
追溯牛姓起源.据传说是微子启后裔的一支。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在微(今山东微山一带,一说在山东聊城一带),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徽子与暴虐无道的纣王,本是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  相似文献   

14.
张群 《寻根》2005,(1):86-89
南京是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第二故乡,他在此生活工作了37年。南京市白下区内的郑和府邸遗址及郑和公园,即今天的马府街一带,就是当年郑和府邸的所在地。郑和本姓马,故其府邸称做马府,马府街也一直沿用至今。马府的位置大约以今马府街一带为中心,南至白下路,  相似文献   

15.
朱和双 《寻根》2012,(2):91-97
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旧称“罗罗”(在古代典籍中通常被添加上“ ”),由于读音差异又作“卢鹿”“罗落”“落落”等。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在今四川西昌周边地区及大凉山一带设置“罗罗斯宣慰司”,治建昌路(今四川省西昌市,为古越侮地),  相似文献   

16.
谢安(320年-385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名门世家,自幼在德行、风度、学问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谢安早年并无仕宦意,朝廷公府屡次召辟他出来做官,他都以身体不好为由而推辞。他寓居在会稽的东山一带,经常与王羲之、支遁、许询等人一起游山玩水,  相似文献   

17.
李智红 《大理文化》2011,(7):123-126
永平是大理的西大门,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山区占93.8%,下辖4乡3镇,7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万人,占89.2%;永平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古有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今有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是滇西最大的农特产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18.
王梅格 《寻根》2012,(5):11-16
中国最早的神画故事,应该是张僧繇的画龙点睛。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郡(今苏州一带)人,梁武帝天监年间曾为直秘阁知画事,后来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说:“(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  相似文献   

19.
马帮,是驮马运输队伍的意思。马是山地运输的工具,在云南则是产于"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的大理马,白族先民们用大理马驮运货物,辅助生产生活,逐步形成了马帮。  相似文献   

20.
胡子龙 《寻根》2011,(2):135-137
今居住在鞍山市及附近的回族同胞,世代相传他们的祖籍是在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笔者认为,曾经是云南县旧地的今祥云一带,是"小云南"之地。据《祥云县志》等地方志书载: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