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典型的听觉艺术,音乐主要是通过听觉来与孩子们的心灵进行接触,孩子们聆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理解,与音乐产生共鸣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进行了全面探析。  相似文献   

2.
钢琴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学钢琴的孩子们通过学习才能真正体验美、探索美、享受美的音乐殿堂,让快乐与幸福伴随我们和孩子们左右!  相似文献   

3.
音乐美育简单说就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它是按照音乐美的规律,通过多种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培养、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促进他们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音乐美育能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美育对维持、培育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他们都喜欢音乐游戏,在音乐中玩耍,在音乐中放声歌唱……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讨论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创作,使孩子们借助倾听来感知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童心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 抹去学生心灵的尘埃。如果教师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知识,用孩子们的心灵去体验知识,理解他们的惊奇和幼稚的思考,理解他们个性化的表述,就能够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沟通,从而发展学生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是用艺术美的甘露浇开孩子们心灵中美丽的花朵。优美动听的音乐能丰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陶冶他们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并能提高他们鉴别美丑的能力。由此看来,在音乐课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音乐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其一,要对学生的意志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很差,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靠外力来完成,不是出于自觉的。模仿性强,但不考虑模仿行动的正确与否;任性执拗,果敢性很差;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7.
周麟 《儿童音乐》2016,(3):68-71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发和培养其对音乐的听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音乐的美丽,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孩子热爱音乐并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用对音乐的理解来产生自身的情感与感悟,并积极地引导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美的快乐,形成以美动人,以美树人.  相似文献   

8.
<正>培智儿童由于思维能力方面的缺陷,在情感的接受和表达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内心不太愿意相信别人,情感的表达上缺乏逻辑,心灵之门大部分时间处于紧闭状态,但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满满爱意,用音乐之钥打开心灵的大门,正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一、激发兴趣,传递情感(一)运用听觉教学,体验音乐情感。音乐是听觉艺术。虽然智障生有智力、生理等缺陷,但其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学校音乐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拓展学生音乐视野,陶冶性情,激发艺术情感和形象思维,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促使学校音乐教育达到美育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这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表现,来谈一些切身体会。一、听音乐是沟通学生心灵与艺术的桥梁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者从听觉感受到音乐后,还得展开联想,进行表象创造,以期在头脑中形成想象性形象,从在心灵上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体态律动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用听觉感受到音乐的美,还可以让学生用机体和心灵体验音乐旋律,深刻了解音乐中情感的起伏变化。本文旨在讨论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音乐是"听"的艺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音乐带给他们的艺术享受就是满足听觉感官。所以关注音乐欣赏教学,关注孩子们"听"的训练,是为他们今后的艺术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  相似文献   

13.
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上有着其它音乐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学生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器乐曲内在的含蓄性、抽象性,并通过内心听觉来指导自己的演奏。当学生内心听觉得到良好的培养时,他们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犹如心灵的琴弦被拨动,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朱群 《教师》2010,(18)
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童年的孩子们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喜欢幻想,他们对于音乐更为敏感,可以说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歌唱.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相似文献   

15.
音乐,无疑是净化学生心灵的一个重要工具。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外,还要注意通过音乐来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操,让学生从音乐中发现美,并在生活中主动地创造美,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对小学生而言,仅从听觉上感受美,是不够的,毕竟音乐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  相似文献   

16.
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而音乐是一种心灵的舞蹈,一种灵魂的清洁剂,亲情教育能使学生懂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提高他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使他们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让亲情教育走进音乐教学,通过音乐的语言,唤起孩子们对亲情的感悟,更增加对亲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作用于人的听觉。艺术化的人声能让学生沉浸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氛围中,打动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愉悦身心,满足情感的需求。构成人声的音响一般就是指唱歌。唱歌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现行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最能显示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标中提到: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当的  相似文献   

18.
一、让音乐之美陶治学生的心灵 音乐时常是给人以各种不同的感受,音乐的旋律在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的对比组合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9.
朱群 《教师》2010,(21):36-36
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童年的孩子们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喜欢幻想,他们对于音乐更为敏感,可以说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歌唱。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相似文献   

20.
一、让音乐之美陶治学生的心灵 音乐时常是给人以各种不同的感受,音乐的旋律在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的对比组合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