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受众解读与媒介文本--文化研究派对受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考察“受众解读”与“媒介本”的关系,来考察化研究派对受众的研究,指出它是从一种新的、十分开阔的化观念出发,摒弃了仅囿于学经典及高雅化解读的传统研究方向,转而注重大众化及大众传媒的研究,把受众研究置于大众化与大众传媒研究的基础之上,其研究方法是定性的和民族志学的,这种研究方法与传统的主流研究方法的互补与互动是今后传播学受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兴领域,针对农村的媒介素养教育和研究更是空白,如何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对农村受众进行素养教育是一项很紧迫的工作。概括分析了我国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的现状,然后从三个方面探讨开展农村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受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及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入手,进而探讨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一些新特点,从而对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培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的中国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各地女权状况的多维差异、中国女性受众复杂多样的解读体验,醒示了西方女权主义受众研究本质上的真理性、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和深入程度的本土化诉求。本文选取了影响较大的五个女权主义流派,评析其受众理论并予以中国化思考,从传播学角度辅以其他学科的思维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大众传播领域的女性受众解读体验和女权主义受众研究的多元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陕西各新闻媒体围绕西部大开发掀起宣传热潮,2000年全国“两会”期间和中国东西部贸洽会上,西部开发成为国内外各媒体关注的“沸点”。应该说,新闻媒体抓住中国人民开发西部这一历史性的壮举,积极参与发动和组织、深入实际进行全景式的报道,帮助人们解决认识上、思想上的各种问题,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是,全面的看当前的报道还失之肤浅.内容过于陈旧,问题触及浮于造声势、哄气氛的表象层面,有些失准的宣传还生发出许多误导。如什么是机遇?没有讲清机遇背后是“危机”,机遇的前面是“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前,“受众中心”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普遍共识。受众研究也随着媒介市场的发展和变迁而进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受众的满意度研究却迟迟未能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林炳堂 《声屏世界》2000,(12):34-35
随着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十分关切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各级新闻媒体特别是处于基层的县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重点。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重大变革,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带有很强的创新性,因此,对广大农民来说,有关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宣传报道就更具有指导性,更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江柳 《新闻世界》2010,(8):254-255
戴维·莫利是英国文化研究中将文本研究转向受众研究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追溯莫利的学术渊源,透过对其经典之作《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探究莫利在继承传统受众研究范式和综合多门类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开创受众研究新范式,阐明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给后来的媒介文化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雯 《今传媒》2015,(2):134-136
文章涉及的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初,伴随着此时的大众媒介迅速发展的是对于受众的研究。那么,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受众研究是如何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理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对后来的理论产生影响或者独树一帜)?研究在哪个时代是突然转变且为什么会有所转变?现今受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又是什么?文章将以近期所读文献和个人体会为依据,对以上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慎宇 《中国广播》2004,(7):62-63
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传播对象,并以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为目的的。因此,任何大众传媒都必须重视研究受众需求,特别是媒体自身受众的需求,广播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播学和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阐释了受众服务工作在广电媒体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受众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加强渠道建设以及包括反馈信息运用、优化受众体验、开发潜在受众、加强宣传等工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接触到信息,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传播渠道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媒介经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只有全面和正确的把握住受众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受众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媒介经营者有效的开发广告客户、更好的推出自己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媒介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和利用受众研究技术,是传播渠道过剩时代媒介经营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4.
受众通过网络对抗式解读主流媒体信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受众的对抗式解读源于转型期现实利益的冲突、网络环境推波助澜、舆论领袖刻意推动以及网络受众有心发言或盲目跟随.要辩证地对待受众的对抗式解读:一是开放包容与坚守底线相结合;二是倾听众声喧哗与打捞“沉默的声音”相结合;三是寻求认识的最大“公约数”与理性引导相结合;四是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受众研究领域经历了一次"民族志的转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在回顾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此轮范式之争的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爬梳与分析。对"编码一解码"模式的质疑、固有的学术政治规范以及媒介消费的全面兴起,促成了接受研究向媒介民族志的转向,带来了研究对象的语境化和政治立场的位移;面对多重挑战,"民族志转向"的倡导者们继续强调媒介民族志研究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受众研究的视角来看弱势群体,后者具有至少两重身份,即作为受众组成部分的身份和作为报道对象从而成为被解读对象的身份。同时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相对性很强的复数整体,与主流受众群和传媒间的关系是多向度的。本文将侧重点放在传媒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以及主流受众群如何解读作为被报道对象的弱势群体这两方面上。  相似文献   

18.
<正> Chinalabs.com近期的研究显示,中国大城市网民的发展呈“培育期”、“发展期”、“成熟期”三段式分布,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网民市场进入低增长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虽然网民的增长速度和绝对增长量同时减少,但整个市场已经通过前两个时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人口特征逐渐向常态人口特征趋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电视台观众调研的角度,思考和探讨质化研究在电视受众调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应用.以期对电视从业者和受众调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的乔纳森·格雷教授深耕媒介与受众研究二十余年,尤其关注粉丝研究、电视受众研究等议题。乔纳森始终保持批判与反思的立场,另辟蹊径地关注到反粉丝、非粉丝以及对特定媒介产品抱有负面情感的受众,并指出受众研究在当下新媒介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次访谈从乔纳森的研究历程开始,回顾粉丝研究的三波浪潮与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随后谈及他的新书《厌趣相投:媒介、受众和品味动态》对一类特殊受众——即明确表达“不喜欢”的受众的研究。最后,我们回到《复兴受众研究》,讨论广泛意义上的受众研究的发展,反思受众理论式微背后的问题,同时展望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