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1,(4):32-35
德彪西广泛涉猎多种艺术领域,其音乐作品属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本文对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产生背景进行分析,研究音乐文化对德彪西钢琴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发现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与风格来源,全方位了解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为乐曲创作与音乐艺术不断前行作出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旗手,其作品朦胧美的特点来源于当时的历史化基础及他的美学思想;其创作手法摆脱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丰富了音乐配器、和声等表现手法;是二十世纪音乐节奏、旋律等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源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印象派音乐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在创作上都受到了来自印象派绘画和文学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许多人认为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风格相近。德彪西与拉威尔在创作风格上既有相似点又有他们独特的个性。而以德彪西和拉威尔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上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彪西是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革新家,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注重景象的描绘,在钢琴技法上注重音响效果的表现。《欢乐岛》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部作品,体现出德彪西钢琴创作技法、演奏技术、音乐语言、音响效果以及音乐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欢乐岛》对研究德彪西的钢琴演奏技术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钢琴作品浩瀚无比,其中大多数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我们怎样理解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新音响,才能顺利与20世纪以后的近现代音乐衔接呢?我认为应从其创作风格、表现手法以及演奏方法入手,挖掘德彪西钢琴作品中富有色彩性的表现手法,以求准确表现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6.
《版画集》是德彪西音乐创作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包括《塔》、《格拉纳达之夜》、《雨中花园》三首作品。德彪西在创作《版画集》的过程中受到了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艺术思潮以及异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奠定了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7.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西方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神话,他是当之无愧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以鲜明的音乐个性、革新性的创作特色影响了欧洲音乐的发展。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印象主义美的作品,这也是他钢琴创作中美学思想的独特性。通过对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美学思想进行梳理解读,不同阶段的具体思想体现与创作分析,从音乐本体、内容、形式、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来诠释其美学思想,在历史脉络的分析基础之上,来说明德彪西的音乐美学思想形成并不的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彰显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的传奇与神话。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在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多种元素,其中以东方元素和印象主义最具代表。德彪西在创作中借鉴了文学、绘画的创作风格,将多种元素融合在自己的音乐中,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面貌。本文以东方元素在西方情境下的展现为出发点,来探寻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首先对东方元素出现在德彪西的音乐情境中对缘起进行了探索,清晰的看到了东方元素的来源。然后对音乐形态和音乐内容的表现进行分析,来探寻东方元素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对东方元素和印象主义结合的品尝,来感受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9.
印象派的钢琴表现手法、无论在风格上、技术上都和浪漫派音乐对立,通过德彪西三个时期的创作,可看出钢琴音乐发展到印象主义意味着钢琴艺术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德彪西是开创印象主义音乐的先锋,他的作品通常带有朦胧、梦幻、空灵、飘逸的色彩,在乐曲创作方面打破了以往传统音乐形式上的束缚。在和声中习惯使用平行五八度和弦、无调性和弦进行等,在配器上大多数采用"重管乐,轻弦乐"的手法,让音乐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本文通过对《游唱诗人》这首作品在旋律、和声、创作背景等方面上进行详细的分析,更直接、清楚的阐释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2.
《24首钢琴前奏曲》是德彪西最具代表性和创造性的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精华。本文通过对钢琴前奏曲《月色满庭台》的主题动机、曲式、和声以及调式调性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探析德彪西创作技法的显著特征,并揭示出这些特征对其形成独特音乐风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印象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从德彪西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入手,以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及风格,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是以明快、简洁、新颖的音乐语言,诠释了作曲家对自然世界充满诗意的感受,以人与自然共鸣的优美旋律,并与"阿拉伯风格"的完美融合,开辟了音乐审美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对德彪西早期代表作品《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从而对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分为两集,24首,分别完成于1910年和1913年。从完成时间上看,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后期作品,由于该阶段正处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为成熟的阶段,所以能较好的反映出作曲家印象主义这一特有气质。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七首《西风所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布局、旋律形态、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发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独特印象主义气质,总结出创作者的音乐创作思路,旨在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学习中提供参考,最终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印象派”音乐作为一种国际性乐派,其影响在20世纪前30年盛极一时。德彪西在其音乐作品中集中体现了印象主义风格。在今天看来,印象主义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小,似乎只是一个人(德彪西)的运动,但是这一风格的形成、扩展、影响及延伸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其创作中占有首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也是体现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的深入分析,从和传统曲式结构相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德彪西在主题写作方面出现的规模小型化、展开性、多材料及主题伴奏作用扩大化的现象和特点,从而展现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对音乐主题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德彪西作为浪漫主义后期音乐大师,是钢琴音乐的最优秀的创造者之一,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美妙的作品,而是对音乐本身的思索。本文就德彪西这位"音乐画家"的创作的特点为基垫,以他的创作手法为构架,分析德彪西的"音效"、"自由速度"等这些音乐创作技法,感悟德彪西这位音乐大师别样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人们对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风格作品研究颇多,但对它音乐中的"东方元素"却着墨不多,实际上,"东方元素"赋予了德彪西音乐创作上不可或缺的灵感与艺术表现手法,不容忽视。本文中就简要分析了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东方色彩与个性化元素,主要结合他的钢琴作品《塔》展开艺术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