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浪漫时期的音乐家将古典时期的和声风格继承并发扬光大,但是在和声材料及和声语汇方面更具拓展性和延伸性。例如在和声进行时,将功能性序进散化于作品结构的支点部位;在作品陈述过程中和弦的色彩性功能更加凸显;由和声所引起的调性运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四五度调性关系转换;在乐曲的终止处,S组和弦的使用较之古典时期也更为常用。  相似文献   

2.
柴可夫斯基把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风格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特征巧妙的相结合。在主题展开上,运用多次转调模进,是作曲技法的重要手段。在和声运用上,通过转调和离调的展开,使得各部分的主题推向高潮。还多次运用低音和弦与和声布局的关系,使得作品的情绪展开与和声现象的衔接做好了妥帖,是一部很具有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附加音和弦是和声由简入繁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除了丰富和声色彩、扩充和声素材等实践意义,作为连接传统和弦与现代和音之间的桥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附加音和弦被明确为西方音乐的标准和声语汇,该时期也是所谓"调性边缘化"时期,此间附加音和弦的表现形式较以往而言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作品中附加音和弦较为典型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和弦在调性衰微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悼歌》、《觅》等作品的和声创作思维为切入点,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分析,解析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和声语言思维及技法特征,从而了解作曲家"民族化"的和声创作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钢琴创作在风格、题材和技法上受到很多限制.作品整体趋于保守,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化和声却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民族化和声的应用不仅深化了钢琴作品的民族性,而且对钢琴作品能够在那个时代得以生存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结合具体的作品从复合结构、多线并置结构及非三度叠置三个和声构成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民族化和声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份是对作品中所使用的音阶调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作品中所使用的中国汉族传统雅乐音阶和清乐音阶,西方自然大小调音阶和多调性发展手法的运用.第二部份主要涉及对作品的和声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结构的和弦运用和线性和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对作品的音阶调式和和声分析来应正金湘所提出的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和声是推动音乐前进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和声分析、曲式分析,而或诸如申克分析这样的现代分析方法,都离不开对"和声"这个参数的探究。而在不同的分析法视野下,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和声结构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高职音乐教学的和声课教学效果、应用能力就多数来说至少是尴尬的,这和当前出版的和声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环节有关.从高职和声课的教学目的、实际应用、职业技能等出发、高职的和声教学应打破只强调"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和声分析"的二环局面,实行应用性教学的五环模式,以提高高职和声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歌曲之王"。他一生中创作的艺术歌曲高达600多首,堪称部部经典,具有抒情性强、旋律优美的特点,无论是从声音的控制上还是对作品的理解上,都对演唱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是每位声乐学习者必学的曲目,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歌曲结构、旋律、和声以及钢琴伴奏等方面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钢琴诗人"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围绕着钢琴展开,这首夜曲是肖邦创作成熟期的一首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和声进行和曲式结构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肖邦所赋予夜曲这一题材的深厚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肖邦的音乐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自由人",不畏浪漫主义时期的大潮流,努力继承着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传统,坚持理性的创作风格,孤独地走在标题性、"自我"、人文气息浓厚的时代中。本文将从勃拉姆斯的成长经历着手,以《第四交响曲》为例从和声技法的角度进行具体论述,进而深入了解勃拉姆斯身处浪漫主义中后期的独特地位和他作品中的古典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2.
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之一,他在创作过程中认真思考了如何在和声上恰当地打破传统调性功能的束缚这一问题。本文拟对勃拉姆斯的作品Op.117 No.2与Op.118 No.1进行切入,分析这两首作品所体现的和声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钢琴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精巧构思以及和声语言,以及独具异国情调的曲式轮廓。他喜欢将不同的异国风情融入到自己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本文将从体裁、调式、和声以及旋律这几个方面对其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进行深入的探析,为深入学习拉威尔的作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门德尔松是19世纪十分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他将古曲主义的传统和浪漫主义的志趣完美的结合在了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总是赋有一种诗意的典雅。钢琴独奏《无诗歌》是一些精致的小品,柔媚之极,极像声乐作品一样,富有歌唱性。在和声方面,他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在和声素材的使用及和声的序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扩充,使和声的色彩和音乐的情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浪漫,极大的满足了作曲家个人情绪的宣泄。本文所分析的这首作品,虽在结构上十分短小,只有40个小节,但和声语言十分丰富,大量使用了诸如重属和弦的进行,还有那不勒斯和弦及少量的变和弦,使得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都充满了浪漫和新鲜的色彩。本文将对本曲的和声进行细致的分析,来试着从中分析门德尔松的和声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和声曲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和声为基础,和声中产生段落结构,是创建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创作作品时,和声的应用,是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运用和声曲式分析钢琴作品,有利于更好的诠释钢琴作品,达到正确表现音乐形象,读懂作家意图,充分体现钢琴作品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罗曦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37-140
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具了浪漫主义气质和古典主义情怀.从和声的角度,对舒曼音乐作品中和声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音乐的时代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短小轻盈的管弦乐曲,也是一幅交响音乐风俗画的典范之作,可以说是鲍罗丁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堪称经典的一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和声运用特色的分析,揭示和声的表现特点及在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深入对作品的了解和音乐语言特色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比较陈培勋与丁善德、朱践耳等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和声手法之运用,归纳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以及与陈培勋先生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从而体现出陈先生作品在技法与风格上的个性;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引起作曲理论界对中国和声运用问题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德彪西使用的和弦结构通常有三度音程的高叠和弦、纯四度与纯五度音程叠置的和弦以及附加音和弦。由于这些和弦的特殊结构,因此很难形成协和→紧张→协和的传统和声功能循环链,那就必须需要有一种独特的和声写作思维取代于传统的和声思维,从而推动作品的展开与发展,并且用于控制音乐作品的纵向音响。德彪西的和声写作思维与泛音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泛音率是德彪西调节音响色彩与控制作品纵向和声紧张度的"杠杆",成为德彪西和声写作的主要思维。本文通过对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解析泛音率在德彪西和声创作思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费德列克·法兰西斯·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在所有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作曲家中都是最令人欣赏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十九世纪初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键盘作品,其音乐地位之高可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首先以"夜曲"之名进行创作的是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而肖邦吸取了他的夜曲创作的思路与经验,并将夜曲这一风格带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肖邦共创作二十一首夜曲,并运用了多种技巧与音乐元素,结合作曲的曲式、和声及主题旋律,本文针对肖邦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