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2.
彭继权 《教育与经济》2021,37(6):10-19,37
采用2018年对湖北农户实地调研的1105个微观农户样本数据,运用PSM和GPSM模型分析非学历教育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学历教育能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0.09个单位.家庭非学历教育人员比例的提高会促使农户相对贫困程度不断下降,且0.5处理水平之后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从家庭不同学历水平来看,非学历教育培训对中等学历水平家庭的减贫作用最大,低等学历水平家庭次之,高等学历水平家庭最小.从作用机制检验可知,家庭务工人数和家庭劳均务工时间在非学历教育人员比例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为18.5%和23.6%.因此,应走兼顾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减贫路径,培养多主体非学历教育组织,规范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综合提升相对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5.
陈纯槿  郅庭瑾 《教育研究》2021,42(4):139-152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测算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利用Logit模型考察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Shapley分解方法估算教育、住房、户籍转换等因素对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最高,成渝、长三角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位居其后,珠三角城市群相对较低.教育、住房支出及出生队列是影响我国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差异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缓解的贡献率最大;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教育对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贡献率仅次于住房.其政策意涵是,应注重因城施策和因人施策,设定“一城一线”,构建分档式的相对贫困甄别与监测机制,促进教育在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普惠性作用,有序稳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纯槿  郅庭瑾 《教育研究》2021,42(4):139-152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测算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利用Logit模型考察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Shapley分解方法估算教育、住房、户籍转换等因素对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最高,成渝、长三角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位居其后,珠三角城市群相对较低.教育、住房支出及出生队列是影响我国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差异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缓解的贡献率最大;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教育对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贡献率仅次于住房.其政策意涵是,应注重因城施策和因人施策,设定“一城一线”,构建分档式的相对贫困甄别与监测机制,促进教育在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普惠性作用,有序稳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存在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而教育对于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具有重要效用。面对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中父代教育观念陈旧、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意识薄弱以及农村教师运用新型教育手段的能力不够等现象,需转变父代对子代教育投资的观念,加大教育资本投入力度;强化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农村教育手段,以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理论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界已有时日,但以大众化视角对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的认识还较为缺乏,此次调查正是基于对四川省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进行问卷和分析,试图描述出非学历证书考试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非学历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人们迫切需要在学历教育之外接受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法制实施的监督和管理,树立市场意识,利用网络培训等,使我国对非学历教育达到一个整体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当前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失学青年达不到承担经济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素质要求,介绍了我国农村失学青年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解决农村失学青年职业问题的困境和对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失学青年问题的非学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理论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界已有时日,但以大众化视角时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的认识还较为缺乏,此次调查正是基于对四川省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进行问卷和分析,试图描述出非学历证书考试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普遍需求下,高校非学历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而传统的学历教育理念和模式已不能满足非学历教育的要求。E-Learning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得学员不受时空等约束,而且为高校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成为了一种双赢的学习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E-Learning的高校非学历教育的优势。同时以清华大学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的非学历教育的成功案例来说明基于E-Learning的非学历教育取得的优异成绩,以期为有条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高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非学历培训需求旺盛,非学历教育仍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但其发展面临如下一些瓶颈:培训机构教学资源不完备;培训机构管理体制不适应;政府部门政策措施不配套。推动非学历教育健康发展,内涵提升是关键,体制创新是支撑,市场建设是保障,企业响应是前提。  相似文献   

15.
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电大教育的开放性、远程性、共享性优势,利用电大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是实现非学历教育的有力保证,电大已经构建起一个"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开放性教学平台,是搞好非学历教育的有力支持,探索一条适合电大发展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电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路。  相似文献   

16.
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家庭贫困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4省区609户农村家庭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子女教育有加深父代家庭贫困状况的迹象,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摆脱贫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传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贫困;家庭贫困代际变动的断裂点为15年(大专教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堂通常是指基于网络的远程互动培训课堂,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成人的非学历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分析了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区别,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分析基于网易名校公开课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9.
王静  张震 《成人教育》2021,41(4):70-77
继续教育对推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更新迭代加快,知识储备模式不断变化,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扶贫工作实现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背景下,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成为制约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深度解析教育在其中的阻断作用可为新时期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微观数据,首先采用代际收入转移矩阵考察我国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其次运用Probit模型检验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影响,最后对教育的阻断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有接近五分之二的相对贫困由父代传递给子代。(2)不同受教育程度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才可以促进子代摆脱相对贫困,高等教育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3)在地区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最大,东北部和中部次之,东部最小。高中教育仅对西部地区子代摆脱相对贫困作用显著。在城乡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对农村子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高于城镇,高中教育促进农村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效果不显著。因此,在相对贫困治理中,要高度重视教育在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的“靶向扶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