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过程的变化特点,并总结经验,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对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影响农民职业非农化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各种微观因素对农民从事非农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构建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针对数字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技能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两类技术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均提升中高技能就业人数占比,降低低技能就业人数占比,数字技术进步总体上促进了我国就业技能结构升级。(2)从影响程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发展对就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消费互联网。(3)从影响方式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者相对薪资水平促进就业结构升级;而消费互联网在提升高技能溢价的同时也增加中等技能劳动者的相对薪资水平,同时通过提升地区生活成本挤出低技能劳动力。(4)从影响范围来看,消费互联网发展推动就业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范围更广,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作用则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当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进步,重视工业互联网技术对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消费互联网的岗位创造作用,各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时应注意不同类型数字技术对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效果上的差异,同时加强区域间数字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证研究:基于社团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视角分析其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对322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的问卷调查,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法,从实证角度考察了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社团参与数量、投入社团时间、在社团中的身份以及社团参与质量)与其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炼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质量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发展阶段,技术与技能的不断互补使得高职生向高质量就业方向发展是应然指向,但由于当前技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动迟缓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的实然困境造成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内部技术与技能逻辑链条发生断裂,阻碍了高职生就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理论,从技能需求、技能供给、供需对接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以确保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耀  刘志民  方鹏 《教育科学》2012,28(2):77-85
基于2010年高校毕业生网络调查数据,用罗吉斯蒂回归法和OLS回归法分析了人力资本拥有情况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从客观的初次就业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和主观的初次就业满意度三个方面对初次就业质量进行了衡量。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学校层次、所学专业学科门类、学历层次、学业水平、兼职经历及政治面貌对其初次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及初次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毕业生的学校类型、兼职经历等对其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就业质量越来越成为高校毕业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毕业去向落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核心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两个维度"职业匹配度"和"工作特征满意度"均存在影响。基于广东省30所高校的580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核心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技能与硬技能对就业质量的两个维度都产生正向显著的影响,软技能相比硬技能对就业质量两个维度的影响更大。基于此,从个人、学校及政府的层面对高校毕业生的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软技能的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华东六省一市为样本,采集面板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对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教育与华东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即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从长远看也会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通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促进其向城镇转移及市民化进程;提倡通过多主体协作机制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更好地应对劳动力转移后的多元化需求等。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得到了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因此我国仍然有必要鼓励技术创新,在加强资本投入利用率的同时,注重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五个变量,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专业就业质量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失地农民数量激增.农民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妇女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即失业.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四县市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失地妇女就业的基本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制约失地妇女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失地农村女性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解决失地妇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课后服务,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当下,如何促使中小学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发展,并切实做到提质增效,成为课后服务发展的关键所在。大数据行为分析可以精准定位学生的需求,帮助学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自下而上地完善并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基于协同过滤算法构建的推荐系统可辅助课后服务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探索转变,从人力密集向科技集约转变、从千篇一律向精准发力转变,以期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其受教育年限明显相关,即其受教育年限越高收入越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结构也具有明显影响。为此,农村地区要通过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及对农民开展各种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就业数据分析是就业实施方案的最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宿州学院为实证研究,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宿州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宿州学院近年来人才培养基本符合地方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社会认可度较高,但也反映出就业工作的盲点,本文对继续探究就业工作实效方案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也为合理编制就业年度质量报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1980~2007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就业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第三产业的投入。政府通过适当的方式,积极促进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将有助于山东省更稳健地向现代化经济大省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自考生的就业质量偏低,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在其优势行业远低于统招生。其主要原因是自考教考分离制度不合理、助学单位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模式普教化等。他们求职时倾向于"固守"而非流动,这抑制了配置能力的发挥。解决自考生就业质量偏低的途径在于提升自考生综合能力,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及健全自考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高校毕业生专业兴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成绩和学用匹配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分析了影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第一,毕业生专业兴趣较稳定且2009-2019年间有小幅提升;第二,专业与兴趣越吻合,毕业落实率越高,就业满意度也越高,但对起薪没有显著影响;第三,学习成绩在专业兴趣影响毕业生毕业落实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学用匹配则在专业兴趣影响就业满意度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第四,专业兴趣对毕业落实的正向影响近5年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