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民歌唱腔音乐是产生于江淮之间的信阳的乡音乡情和土腔土调,信阳民歌有独腔韵、对腔韵、帮腔调等丰富多彩的种类。信阳民歌本身就是真、善、美完美的统一,有独到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信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传统使信阳民歌兼容吸纳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及多地民歌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人们通常把“豫风楚韵”作为信阳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信阳原生态民歌形成历史以及唱腔、调式、风格等,发现“楚韵吴调”更具信阳民歌的底色和精神气韵。  相似文献   

3.
信阳地处河南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汉民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南北文化的交融使信阳民歌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它既有西、北方民歌之高亢、嘹亮、奔放、豪迈之风尚,又有东、南方民歌之细腻、婉转、靓丽、悠扬之韵味。民间歌曲极其丰富多彩,在各县流传着许许多多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它们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歌曲海洋。本文主要对河南信阳民歌的风格及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这对今后进一步研究信阳民歌乃至淮河流域的民间音乐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信阳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在高师开展“信阳民歌”特色教育,对于信阳民歌的保护传承、对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信阳民歌”声乐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要通过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还要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5.
李杨 《孩子天地》2016,(4):192-193
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既可以进行美的教育,还可进行爱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当地音乐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信阳民歌在历史的洪流中举步维艰。因此想要保存和传承我们本地区优秀的民族音乐资源,需要我们从幼儿音乐教育做起。本文章我从付玉兰老师编撰的《信阳民歌》一书中筛选了共计36首信阳民歌通过对歌曲的筛选、歌词内容的改编、旋律节奏的改编等几方面的内容,对信阳民歌进行了整合与创编。  相似文献   

6.
地灯是信阳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小戏,其唱腔部分叫灯歌。灯歌由运用加衬句、加锣鼓、人声帮腔、跺句到抢句子等各种艺术手段,发展成既有抒情性、舞蹈性,又兼备叙事性的具有戏曲特点的复杂灯歌形式。从简单的民歌形式演变为一种复杂的具有戏曲特征的歌舞小戏,展示了灯歌向花鼓灯、花鼓戏音乐演变的轨迹。灯歌在豫南花鼓灯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信阳民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相互融合、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相互交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完美结合。探寻信阳民歌弥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梳理出信阳民歌流传的精髓所在,对于新时期信阳民歌传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傩戏唱腔是在土家族语言声调及其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声腔,其形式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类型和不同的结构成分。研究土家族傩戏唱腔的结构形式、结构特点是研究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唱腔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土家族音乐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奇秀壮美的自然环境,人口的迁徙融合,宗教的深入传播造成信阳民风民俗的多样性,对信阳民歌的生成发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信阳民歌的发展体现了在继承中不断革新的特点。保护传承信阳民歌应对其继续挖掘整理,避免流失;使其走进课堂培养民歌新人,扩大传习民歌基础;与新媒体、旅游相结合,实现声影同步保存,扩大影响;利用“旧瓶装新酒”、歌舞联袂,新唱法新乐器伴奏保存民歌活力,推动其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透过先秦典籍、出土文物、活着的民歌和立体的民俗,可以窥视先秦时期信阳民歌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的文化形态。信阳民歌巫风交错的意象和率真无羁的性情得到了顽强固守。  相似文献   

11.
信阳地灯是豫南地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舞小戏,是信阳民歌向花鼓戏过渡的一种艺术形式。形式简单的信阳地灯之所以在豫南地区广为流传,与剧中丑角所表达的情感多样性密切相关。深受中国乐感文化影响的信阳地灯充满了喜剧情感色彩,而这种情感色彩通过丑角的演绎呈现出三种不同类型:情感快乐型、情感补偿型、情感宣泄型。  相似文献   

12.
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加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  相似文献   

13.
信阳本体民歌中的歌词含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或长或短构成了民歌中的衬句。衬句作为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语汇,在运用最初仅仅是情绪表达的需要,随着衬句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程式化,就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的在民歌中发挥着连接或舞蹈作用,有的主要体现为抒情功能,有的则是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情感的期待。探讨信阳本体民歌衬句功能的多样性,便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信阳本体民歌音乐结构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信阳皮影戏因其唱词、唱腔、造型、制作等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别致的风格。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萎缩、人文及生态环境恶化、本体的内部生态基因萎缩、传承的后继乏人和发展的支持不足等。在信阳皮影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信阳皮影戏不仅仅是戏、文化内涵不容被‘瘦身’、文化原生态的回归与坚守以及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之路"等问题做深入思考,以还归信阳皮影文化造型的原貌。  相似文献   

15.
信阳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歌曲中折射出的时代特点及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和研究,有利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信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呀呀油”:信阳民歌中的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田歌和山歌中运用方言"呀呀油"衬词而形成的民歌体裁。"呀呀油"体裁的民歌可以一人独唱,也可以众人合唱,其在歌曲中的位置靠后。音乐材料的运用或对比或重复,节奏型比较单一,歌曲情感表达颇具特点,由此显示出信阳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7.
扬剧是流传于江苏、安徽以及上海等地区的一个传统戏曲剧种,其唱腔在吸取诸多民间曲艺及民歌唱腔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典雅细腻、高亢粗犷、隽永清新等风格特征。本文立足于扬剧唱腔的发展及其变化研究,以扬剧曲牌《倒扳桨》为例,详细阐明扬剧唱腔的源流及其特点,并结合其发展现状进行初步探索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大部分,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农村"社火"中的民歌、地方小调、爬山调以及蒙古族民歌,同时也吸收了晋西北、陕北的某些音调,是当地蒙汉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本文主要论述了二人台唱腔旋律在与内蒙方言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论豫南民歌的形成因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在豫南这片土地上,传唱不衰的豫南民歌是我国民间文学和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形成有历史的因素、地理的因素也有人文的原因。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交往中,它早已作为豫南民间文化的一个品牌凸现信阳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因此,归纳豫南民歌的形成因素,研究豫南民歌的风格特点,不仅是抢救民间文艺的一项重大工程,也对提高豫南名城——信阳的文化品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