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歌"是以河南戏曲音乐为主要创作材料,以歌曲写作手法为主要创作特点的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音乐风格的新型歌曲形式。豫歌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兴艺术形式,不仅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平时我们听到的歌曲、戏曲的演唱 ,属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范畴。追根寻源 ,歌在前 ,戏在后 ,而戏曲音乐又是从民歌小调和叙事性的说唱音乐中发展来的。它们是血缘关系异常相近的姐妹艺术 ,都有其悠久的历史 ,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变 ,发展至今且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歌唱的方法并非单一 ,戏曲演唱的风格、流派更为多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歌与戏之间 ,有意或无意地相互吸收、借鉴、影响、渗透 ,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若即若离 ,似是而非的错综复杂局面。一、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一致性歌唱与戏曲演唱 ,有许多相同之处 ,我认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中国17年"戏改"的最终成果,历时近两个月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于1964年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上,戏曲剧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已成旧梦往事,唯有京剧现代戏独领风骚。然而,一枝独秀的京剧同时又被指责为最大的"封建堡垒",成为"戏曲革命"必须攻克的对象。探索个中曲直,无疑为我们探索"戏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对英语歌曲、歌谣、图画等敢大胆地“偷”来用,巧妙地“换”来用,就会使英语课堂充满美,使学生在美的旋律、美的氛围中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一、改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美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歌曲。一首好歌,既能使人欢呼雀跃,也能使人黯然泪下。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以或忧或喜的旋律感染人、吸引人,使人对它或爱不释手,或过目难忘,或一学即会。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英语歌曲,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因为教学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学很多的歌曲,但只要我们巧妙地“偷梁换柱”,根据英语语言本身的节奏和歌曲的旋…  相似文献   

5.
“戏改”是现当代戏曲发展进程中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其意识形态导向鲜明,就剧目而言,传统剧中封建糟粕的因素要革除。安徽黄梅戏剧种在“戏改”工作中异军突起,得到长足发展。郑立松先生是安徽“戏改”的主要参与者和亲历者,现以访谈方式叙录其参与“戏改”工作的经历,及其对黄梅戏起源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声乐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传统的民族声乐主要有:民间歌曲、曲艺说唱、传统戏曲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文化理念以及传承传统的民族声乐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21,(1):54-57
声乐艺术的"跨界"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中国声乐界学者的关注,然而"跨界"现象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近年来兴起的音乐歌唱节目中"跨界"演唱现象增多,通过研究几档有代表性的声乐性歌唱节目,对"跨界"演唱现象的起因、本质、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唱法的贯通融合、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多元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音乐艺术得到良好发展,声乐艺术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从实际情况可知,"跨界唱法"在歌坛上的出现,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跨界演唱的成功案例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示,改革传统的现代声乐教学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跨界演唱的概念,之后分析了跨界演唱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跨界演唱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黄梅戏源自生活,始终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传统黄梅戏的艺术生成深受安徽民歌的浸润,以及安徽戏曲和民间艺术的涵养,充分汲取民间艺术养分,移植其形式,承传其内容,实现由"歌"到"戏"的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学生而言,"读"和"唱"似乎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歌唱教学中,"读"和"唱"是形影不离的,歌曲中有语言,语言离不开"读",只有先"读"好了才能"唱"好,因此在歌唱教学中一般都贯穿着朗诵教学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一些朗诵的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邓兰 《中小学电教》2008,(12):78-78
<正>从广义上讲,民族声乐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在内的艺术范畴。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声乐并不包括戏曲和曲艺,它是指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较强的创作歌曲以及在我们民族素材基础上借鉴西洋创作手法发展起来的民族歌剧。为了使民族声乐演唱在各方面更加完善,除了继承原有的技术技巧、风格特征,我们逐步借鉴了美声唱法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民族声乐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及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本文所提及的民族声乐指的是“民族新唱法”,它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特点和精华,并借鉴了美声唱法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唱法。因而既不同于前三类唱法。也不同于美声唱法,是具有民族声乐特点的新唱法。它适应性较强,既能演唱各种传统唱段,又能演唱新时期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歌  相似文献   

13.
现时高师日趋强化的"美歌"师资队伍现状和青睐于"美歌"的教学氛围,不仅违背了高师的培养目标,更阻碍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完善。有鉴于此现状,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端正认识,健全歌唱思维观念,在注重借鉴的同时突出民族之"根"。此是应对高师声乐教育"美歌"泛滥状况的纠正途径。  相似文献   

14.
梁柱 《儿童音乐》2008,(9):76-76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胜利落幕,其中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宋小明词李昕曲)也入选声乐作品大奖。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此歌的成功无疑和歌词创作的独到手法有很大的关系,现做如下评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音乐艺术发展快速,声乐艺术作为其中之一,也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我国内地歌坛上,出现了不少"跨界"现象,比如美声唱法、戏剧、歌曲和通俗唱法等,我国不乏一些跨界演唱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给高校声乐教学以启示。在高校现代声乐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跨界唱法的能力,这是一个新的教学角度。本文对跨界唱法的概念以及跨界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使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开展跨界演唱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音乐能力。  相似文献   

16.
邕剧“提纲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代邕剧创作积累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不同篇幅、不同风格的剧目,其中有大量"随机应变‘发海水’的戏",即"提纲戏"。通过对经典剧目《芦花河》的实例分析,指出邕剧"提纲戏"虽有缺乏严谨构思等明显的局限性,但也能够磨练编剧的统摄能力,演员的应变能力、表演能力、默契合作能力,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经验,是历代艺人的智慧结晶。对邕剧"提纲戏"进行发掘研究,可以为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丑"是一台戏的四大梁柱。从宋元南戏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几行角色。人们认为,这四个名称是借助"反喻"而成的,戏味颇浓。  相似文献   

18.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9.
章校长和杨教导主任听了李老师的三堂历史课。课后,向李老师提了几点意见,其中有这样一条:“教者备课是充分的,从上课开始到下课止没有看一次课文和备课笔记;但由于讲的内容太多,没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启发学生思考,形成教者一人活动的‘填鸭式’的教学的偏向;同时,又因讲得太快,学生不容易掌握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课和第三课提问时,每堂都只有两个学生举手,回答得也不完整。”李老师很不开心,红着脸,怏怏的说:“‘梅兰芳唱戏’,‘戏’唱得再好,看戏的人不识戏,就成了问题。我很怀疑,是梅兰芳的‘戏’唱得不好,还是看戏的人不识‘戏’呢!”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投入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投情”?笔者现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在此与同行交流: ■一、范唱“激”情法。声乐教材所选用的歌曲大多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歌曲调式、旋律、风格、技巧和歌词意蕴水乳交融,其音乐形象明确具体,极富感染力,它是声乐课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