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1-74
当涂民歌作为一种根植于当涂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承载了广大民众的生存愿望和现实诉求,当地许多的民俗事项都可以从中得以折射与映现。通过对当涂民歌的田野调查及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掘其当涂的民俗在民歌中的具体表现,结合当涂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对当涂民歌的民俗文化进行阐释。以期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民俗文化内涵,进而对当涂民歌实施更加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比较民俗学的研究,按照比较范围而言包括历时的研究和共时的研究,前者指针对某地某一民俗学事项历经历史发展而产生的民俗变迁的研究;共时的研究则是指对于同一民俗事项在各个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具体民俗样式的差异性展开的研究。本期比较民俗学专栏共有三篇文章,分别把盟誓、楹联和哭穷等民俗事项纳入研究的视野。王天鹏和杨烁比较了诉苦和苦穷的脉络发展关系,将社会上层、中间阶层和社会底层的哭穷行为及其策略选择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方云博士对江西鹅  相似文献   

3.
高校民俗学教学中关于民俗具体事项的分类方式是一个直接关乎民俗学教育中明确研究对象的重要问题,当前高校民俗学教育中依据本学科现有研究成果对民俗事项有着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等几种分类方式。对这些具体的分类方式予以总结为高校民俗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总结时至今日出现在民俗学界中的一些主流分类方式,结合自身认识对这些分类方式进行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音乐从一般意义上分为五大类: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器乐和民歌。民歌的定义涉及到艺术特征、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一些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因其角度的不同,对民歌的定位也各有相异点。这种见仁见智的差别在学术  相似文献   

5.
人们发现,在文献中追根溯源得到的关于民俗事项的解释已与现实大不相同。邓迪斯在《元民俗与口头文学批评》一文中对这一问题做了阐释,他强调民俗学者不应当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前人的经验来分析某种民俗事项,而应把对民俗事项的解释权在一定程度上交还给民众,这对于还原民俗语境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山西民歌是山西地方所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民歌出现日益衰退的现象.山西民歌走进大专师范音乐课堂将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歌历来是世界各国人民反映生产生活,抒发自我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艺术载体。尤其在以抒情艺术为源头的我国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就存在大量的民谣。而十五国风中的魏、唐二风主要记录了山西地区尤其是晋南一代的民风民俗。因此,研究襄汾民歌,不仅是对该地现存民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更是切中了我国远古民歌的文化脉搏。其次,山西现在又是我国民歌的集中地之一,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随着近年来非遗工作的推进,左权民歌、河曲民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襄汾民歌却鲜为人知。因此,决定选择襄汾民歌作为研究对象,在前辈文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探讨,开辟其理论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襄汾民歌艺术特色的挖掘,更深入地发现其蕴藏的民风民俗、艺术风格、演唱技巧等内容。希望对于推动襄汾民歌的整理、保护、宣传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历史民俗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民俗学界,钟敬文是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倡导者与建设者。历史民俗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正在生长的新型学科,它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族民歌体裁丰富,民歌中的衬词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它与民歌优美的旋律融为一体,令人称绝。文章介绍了汉族民歌衬词的分类及其在民歌中的不同作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汉族民歌中衬词的状态以及对其性质的分析。而对民歌中衬词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汉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点,对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7,(3):38-42
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从饮食文化、陕西方言、称谓、打油诗和陕北民歌五方面梳理葛浩文英译贾平凹《浮躁》和《废都》中民俗元素的翻译方法,结果表明葛浩文通过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再现小说中的民俗元素。对汉学家葛浩文译文中民俗的翻译策略的总结,不仅可以在更广阔的视域下把握作家的创作,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减少文学传播的盲目性,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对临沂民歌的研究,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民俗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对临沂民歌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演唱者、临沂民歌的爱好者提供理论基础,他们可以透过临沂民歌音乐特征更好地对演唱进行把握。笔者选择《沂蒙山小调》这首最具代表性的临沂民歌就其旋律、曲式以及伴奏等音乐构成元素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音乐语言的特征,以期为临沂民歌的研究者、演唱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使临沂民歌得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山西民歌是中国优秀的民歌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由于近些年山西民歌新作品少,爱听、爱唱民歌的人数减少,山西民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如何振兴和发展山西民歌,出路就在于创新。因此,要在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在保持民歌"内核"的前提下,开阔视野,大胆求新,将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与现代音乐各种元素结合起来,把发展山西民歌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起来,出新人、新作品,激活山西民歌的活力,让市场和百姓重新认识山西民歌,唱响山西民歌。  相似文献   

13.
山西民歌是中国优秀的民歌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由于近些年山西民歌新作品少,爱听、爱唱民歌的人数减少,山西民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如何振兴和发展山西民歌,出路就在于创新。因此,要在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在保持民歌"内核"的前提下,开阔视野,大胆求新,将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与现代音乐各种元素结合起来,把发展山西民歌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起来,出新人、新作品,激活山西民歌的活力,让市场和百姓重新认识山西民歌,唱响山西民歌。  相似文献   

14.
民俗旅游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界显学。民俗旅游研究火爆,旅游民俗研究稀少是其现状,建立旅游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迫在眉睫。旅游民俗学是以民俗学的视角对于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俗旅游产业和旅游民俗文化事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旅游民俗学有着四个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一是可用于旅游的民俗资源及其转化研究,二是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研究与服务,三是对于旅游者与从业者的研究与服务,四是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民俗学首先需要更新自我对于民俗的解释,才可能为民俗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民俗的核心属性是构建认同,叙事是民俗的存在形式,通过民俗叙事拓展民俗旅游研究的空间,是民俗学家的独特优势。以语言叙事、仪式表演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为一体的民俗大叙事观,是旅游民俗学的研究入口。大叙事学说,民俗认同学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民俗学研究的话语系统。民俗表演的观赏性与民俗景观的观赏性,都是民俗叙事的再生产的重要内容。把民俗叙事研究定位为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和前提,是因为民俗旅游不能离开民俗叙事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山西号称“民歌的海洋”,由于地理条件和诸多的历史因素,世代相传所积淀的民间歌谣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具体表现在题材、曲式结构方面。山西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山西这块土地上的民情、民生、民俗,是黄河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山西民歌根植于黄土高原,吸吮着母亲黄河的乳汁,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凝结着几千年厚重的华夏文明和黄土文化底蕴,其原生态的乡土民歌讴歌着对亲人、对家乡、对土地和对生活深厚、挚朴的浓厚情怀,孕育着深厚的自然美、情感美、音乐美、民俗美和意境美的意蕴,律动着人的本体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把使鹿鄂温克人文化作为民俗学的一大民俗事项,将其看作民俗学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阐释,并从民俗学的四方面功能来分析。文章考虑到敖鲁善雅使鹿鄂温克人这一特殊的族群中的独特生存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信息,提出了一些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说来,主要包括经济文化民俗、娱乐文化民俗和历史文化民俗三个方面。经济文化民俗包括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和消费生活习俗;娱乐文化习俗包括山西民间锣鼓、礼火、山西民歌和农神学拜等,极寓特色;历史文化民俗包括长城文化、辽金文化、佛教文化和晋商文化。我们立足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网络,逐步把山西建成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19.
泛民俗学就是对现代社会里有关民俗文化(其中包括新出现的人为的或者自然的)现象和流变过程进行研究的民俗学的分支学科.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泛民俗现象由于其特殊的人文环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具有民俗色彩的东西,过去大多数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分析,但是更确切地说它应该说民俗学研究的对象,而泛民俗学的出现就顺应了社会的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是民歌大省,千百年来,勤恳的山西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心血,创造出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比如《走西口》《圪梁梁》《挑菜》《卖菜》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化,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等,山西民歌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也势必要做出改变,因此众多的艺术工作者们希望能够将这样一种具有纯朴地方风格的音乐形式更加国际化,邓映易就是这样一位为山西民歌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工作者。她是著名的歌唱家,也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更是著名的译配大师,邓映易老师掌握了多国语言,拥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素养,这也为她的译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她的译配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山西民歌,为山西民歌能够走向国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